[实用新型]一种堆载预压联合真空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3664.9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干焕军;余朝伟;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压 联合 真空 加固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基加固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堆载预压联合真空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加固处理软基以抬高场地标高的工艺方法有很多,工艺过程一般为:首先对场地进行吹填土回填至设计标高;然后采用真空预压法或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等方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目前,一般在软基加固处理过程中同时对吹填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常用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1)固结周期长,原软基处理区域固结后的承载能力小;2)如果利用水作为堆载压力,则加固处理后的吹填土体层的承载能力有限(小于或等于80kPa),以及处理深度有限,以致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3)如果使用泥袋作为堆载压力,则加固处理后需搬离泥袋,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堆载预压联合真空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其固结周期短,且处理后的地基的承载能力大、处理深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堆载预压联合真空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编织布、第一渗透层、第一长竖向排水板、第一短竖向排水板、水平滤管支管、水平滤管总管、真空泵、第二渗透层、堆载泥浆层、第二竖向排水板、第二编织布和密封膜,所述的第一编织布铺设在软基处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所述的第一渗透层铺设于所述的第一编织布上,所述的第一长竖向排水板和所述的第一短竖向排水板穿过所述的第一渗透层和所述的第一编织布插入软基处理区域中,并使所述的第一长竖向排水板和所述的第一短竖向排水板的顶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渗透层中,一根所述的第一短竖向排水板位于形成矩形的四根所述的第一长竖向排水板的正中间,所述的水平滤管支管放置于所述的第一渗透层中,所述的第一长竖向排水板的顶部和所述的第一短竖向排水板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的水平滤管支管连接,所述的水平滤管支管通过所述的水平滤管总管与所述的真空泵连接,所述的第二渗透层铺设于所述的第一渗透层上,所述的堆载泥浆层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渗透层上,所述的第二竖向排水板插入所述的堆载泥浆层中,且所述的第二竖向排水板的底端刚好伸至所述的第二渗透层中,所述的第二编织布铺设于所述的堆载泥浆层上,所述的密封膜铺设于所述的第二编织布上,且所述的密封膜密封覆盖由软基处理区域和所述的堆载泥浆层构成的真空预压处理区域。
所述的第一渗透层由铺设于所述的第一编织布上的第一砂垫层和覆盖于所述的第一砂垫层上的第一无纺土工布组成,所述的第一长竖向排水板和所述的第一短竖向排水板的顶部位于所述的第一砂垫层中,所述的水平滤管支管埋设于所述的第一砂垫层中。
所述的第二渗透层由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渗透层上的第二砂垫层和覆盖于所述的第二砂垫层上的第二无纺土工布组成。
在软基处理区域的土壤表层四周边缘修筑有与软基处理区域的设计标高等高度的土石围堰,所述的第一编织布、所述的第一渗透层、所述的第二渗透层和所述的堆载泥浆层位于所述的土石围堰内,所述的水平滤管总管穿过所述的土石围堰,且位于所述的土石围堰内的一端与所述的水平滤管支管连接,位于所述的土石围堰外的一端与所述的真空泵连接。
沿真空预压处理区域的四周边缘在软基处理区域上挖设深度至少为2~3m的密封沟,所述的密封膜的边缘通过粘土压入所述的密封沟中,使真空预压处理区域完全封闭。
所述的第一长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12~20m,所述的第一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8~1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基处理区域中插设两种长度不一样的竖向排水板、在软基处理区域上吹填泥浆层形成堆载泥浆层进行堆载预压、在堆载泥浆层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再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排水,这种方式不仅能加快软基固结速度,缩短固结周期,而且固结处理后的地基的承载能力大,原软基处理区域固结后能达到130~170kPa,堆载泥浆层固结后无需在其上面再覆水或者覆沙袋等荷载就能达到60~80kPa;此外因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加固,可有效地提高处理后的地基的处理深度。
2)本实用新型方法在抬高场地标高的同时,无需堆载预压就能达到堆载联合真空预压效果,降低了成本,且能确保场地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3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型复合井圈井盖
- 下一篇:旋风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