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瓶固定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8158.9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6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成;李自强;陈玮;崔军;张玉林;杨咸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D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瓶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固定座,尤其涉及一种烧瓶固定座。
背景技术
烧瓶固定座通常为具有供烧瓶插入的插槽的简易座体,该种座体对于在振动冲击较大的试验环境中应用的烧瓶而言无法起到抗振动冲击的作用,因此,烧瓶极易被震碎,例如在发动机窜油量测量试验中使用的用于收集发动机呼吸系统窜出的机油的圆底玻璃烧瓶,其是通过简易座体放置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由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在进行发动机窜油量测量试验时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冲击,因此,极易将圆底玻璃烧瓶震碎。另外,对于在例如是发动机窜油量测量试验等高温试验环境中使用的烧瓶,烧瓶中的收集物会因高温炙烤而加快挥发速度,进而影响所获得的试验数据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烧瓶固定座存在的无法起到抗振动冲击的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应用在存在振动冲击的试验环境中的烧瓶固定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瓶固定座,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具有供烧瓶插入的插槽,所述烧瓶固定座在所述插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弹性内衬。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内衬包括沿所述内表面的一圈侧壁表面布置的外围弹性内衬。
优选的是,所述外围弹性内衬围成与所述烧瓶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内腔。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内衬包括铺设在所述内表面的底面上的底部弹性内衬。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内衬形成有底桶状的内衬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内衬由矿棉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骨架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隔热板。
优选的是,所述隔热板为单层铝板、单层凸包板、双层空心凸包铝板或者双面镀铝钢板。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骨架为钢质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烧瓶固定座由于在插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弹性内衬,因此,可以在例如是发动机窜油量测量试验等存在振动冲击的应用环境中有效防止支撑于烧瓶固定座中的烧瓶被震碎,进而可以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烧瓶固定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烧瓶固定座的主视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弹性内衬; 11-外围弹性内衬;
12-底部弹性内衬; 13-内腔;
2-支撑骨架; 3-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烧瓶固定座包括支撑骨架2,支撑骨架2具有供烧瓶插入的插槽,本实用新型的烧瓶固定座与现有烧瓶固定座不同的是,本发明的烧瓶固定座在插槽的内表面上铺设有弹性内衬1。弹性内衬1由于具有吸收振动的作用,因此可以对放置于插槽中的烧瓶进行抗振保护,使得烧瓶可以在例如是发动机窜油量测量试验等存在振动冲击的应用环境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内衬1可以在插槽内表面的局部位置进行铺设,特别是与烧瓶的存在弧度变化的易碎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内衬1的抗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内衬1可包括沿内表面的一圈侧壁表面布置的外围弹性内衬11,该外围弹性内衬11用于在环绕烧瓶的周向上包围烧瓶。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弹性内衬1的抗振作用,外围弹性内衬11的设置要使得烧瓶可以可靠地竖立在由外围弹性内衬围成的内腔中,并且还可使烧瓶顺利地插入由外围弹性内衬围成的内腔13中,为此,该外围弹性内衬11围成内腔13特别是可与烧瓶的底部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状。
为了进一步增加弹性内衬1的抗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内衬1还可以包括铺设在内表面的底面上的底部弹性内衬12。
对于铺设有外围弹性内衬11和底部弹性内衬12的实施例,该弹性内衬1特别是形成为有底桶状的内衬结构,以对烧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上述弹性内衬1可以采用质量轻、热导率低、耐腐蚀且弹性较好的矿棉制成,特别是其中的长纤维矿棉,另外,该弹性内衬1还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珍珠棉等材质制成,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材料进行任意组合制成该弹性内衬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8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振器试验快速无间隙装夹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稻田的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