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烧柱上刀闸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9063.9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姜涛;于瑶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1/54 | 分类号: | H01H21/54;H01H2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烧柱上刀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烧柱上刀闸。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常用到的0.4kV柱上刀闸在使用过程中,在大电流负荷的情况下,刀臂的转动部位(一般为转动螺栓)容易发生发热变形,导致刀闸臂烧毁脱落,影响刀闸的正常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刀闸臂烧毁脱落的柱上刀闸。通常柱上刀闸(本体)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刀闸底板1,竖直设置在刀闸底板上的三组绝缘支持柱;位于中部的绝缘支持柱上设有转动刀臂以及连线端子;所述转动刀臂通过螺栓转动设在绝缘支持柱上,通过刀臂的转动实现开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柱上刀闸在使用中转动部位容易因发热变形导致刀闸臂烧毁脱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烧柱上刀闸。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烧柱上刀闸,包括设有刀臂以及连接端子的柱上刀闸本体,柱上刀闸本体上的刀臂旋转部位与连接端子之间连接有一对引流线;所述引流线位于刀臂转动平面的两侧;每根引流线的一端与刀臂旋转部位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端子相连接。
在刀臂旋转部分(螺栓)与连接端子处加装两条铜导电辫子,起到增加散热面积,分散部分电流的作用,使刀臂旋转部分温度降低,不易变形,延长刀闸使用寿命。引流线分布于刀臂旋转部分两侧,可以使引流作用更为均匀,有效防止刀臂转动部位的烧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便利,能够有效增加0.4kV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报修,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刀闸底板,2-绝缘支持柱,3-引流线,4-刀臂旋转部分,5-刀臂,6-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烧柱上刀闸,包括设有刀臂5以及连接端子6的柱上刀闸本体,柱上刀闸本体上的刀臂旋转部位4与连接端子6之间连接有一对引流线3;所述引流线3位于刀臂5转动平面的两侧(如图2所示,从俯视角度看,可以看出两根引流线3分布在刀臂5转动平面的两侧);每根引流线3的一端与刀臂旋转部位4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端子6相连接。图1中可以看出引流线3连接在刀臂旋转部位4与该刀臂旋转部位4所在的绝缘支持柱2上的连接端子6之间。
所述引流线3为铜导电辫子。连接端子6即动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9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