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箱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0416.7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范叶俟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叶俟 |
主分类号: | G10D13/02 | 分类号: | G10D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1 天津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乐器,涉及一种鼓,更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击打时能发出不同且动人声音的木箱鼓乐器。
背景技术
木箱鼓是一种鼓乐器,基本结构是由六个面组成的具有共振室的木箱,木箱其中一个侧面是主打击面,其余面是辅打击面,在共振室内靠近主打击面内侧设有响线或响弦,背板有音孔。演奏时演奏者坐于木箱鼓上板,由手或任何其它物体击打木箱不同部位时产生的各种声音。
现有木箱鼓以及技术的缺点如下:
1、箱体是立方体,各个面之间都垂直,演奏者坐于箱体上用手以及手的其他部位、鼓槌、鼓刷及棍或任何其它物体击打主打击面时,不易于演奏,演奏时的舒适性差。
2、箱体和共振室是立方体,击打主打击面时在共振室内的空气气流没有更多的回旋设计,共振时间短,音色不够柔和,低音不够厚重。
3、箱体共振室内的响线或军鼓响弦位置固定,响线或军鼓响弦声响系统不可拆卸或更换。
4、不能通过调整响线或响弦来使得主打击面的各音区同时具有带和不带响线或响弦的音色。
5、箱体为立方体,形状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提供一种木箱鼓,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使箱鼓的音效更易调整和控制、音色更柔和并且低音更突出、演奏者更舒适,外观具有流线型设计。
本实用新型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发明提供一种木箱鼓,其特征是具有由上板、下板、类梯形第一侧板、类梯形第二侧板、面板、背板六个板面构成的内部侧面剖切为梯形的共振室,类梯形第一、类梯形第二侧板插接于上、下板之间,背板插接于两个侧板之间,面板为主打击面,用自攻螺丝固定于上、下、左侧、右侧板构成的框架边缘上,其他板面为辅打击面,背板有音孔,形成侧面形状类梯形、主打击面为斜面的一种新型木箱鼓。
在共振室内有两个卡槽位,一个在靠近面板一侧的框架的下端,一个在靠近面板一侧框架的中间,上述两个卡槽位用来安装军鼓式声响系统。
军鼓式声响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由两个半条军鼓响弦固定在一个木片上,并且通过调整响弦倾斜度来调整响弦与主打击面板的贴合松紧度构成的声响系统;另一种是由整条军鼓响弦两端固定在槽型木片上,并且响弦与槽型木片之间用海绵调整和控制响弦松紧的声响系统;两种声响系统可以在任何一个卡槽位分别或同时使用,声响系统位置以及本身的调整与变换,都将产生不同的音效;击打主打击面板或其他辅打击面时产生根据不同演奏者爱好的、广泛的音效和柔和的音色。
本实用型发明的突破在于:
主打击面是斜面,更易于演奏,演奏时的舒适性更强。
箱体内部共振室的侧面剖切为梯形,不是长方形。
击打主打击斜面时,产生的空气气流在梯形共振室内形成旋流,使音效更柔和低音更厚重。
木箱鼓外形侧面类梯形流线型设计,不拘于侧面长方形和整体立方体。
声响系统容易调整和控制,具有两个卡槽位,声响系统容易拆装和更换。
两种声响系统均可通过调整军鼓式响弦与面板之间贴近松紧度来实现不同的音效,并且在实用声响系统时可以使得击打主打击面的各音区同时具有带和不带军鼓式响弦的音效。
声响系统可以交互、同时或单个应用,使音色更丰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外观图,其展示主打击面为斜面,侧板腰部带弧度设计,侧面类梯形流线型全新设计的木箱鼓。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前视图,其图解说明面板用螺丝固定于由上板、下板、类梯形第一侧板和类梯形第二侧板构成的长方形框架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类梯形第一侧面透视图,其展示内部两个位于靠近主打击面一侧固定于左侧板下面和中间的L型木片,并且侧面剖切为梯形的共振室。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类梯形第二侧面透视图,其展示内部两个位于靠近主打击面一侧固定于右侧板底部和中部的L型木片,并且侧面剖切为梯形的共振室。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两个半条军鼓式响弦声响系统的前视图,其图解说明此声响系统是由两个半条军鼓式响弦固定到木条上构成。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整条军鼓式响弦声响系统的前视图,其图解说明此声响系统是由整条军鼓式响弦固定到凹形木条上,凹形槽和军鼓 式响弦之间的弹海绵构成。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发明木箱鼓的前透视图,其展示卡槽安装的两种声响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叶俟,未经范叶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0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