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石油产品管道阻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1558.5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6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石永春;宋生奎;秦勇;王朝晖;曹泽煜;石凤鸣;王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C4/00 | 分类号: | A62C4/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石油 产品 管道 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火器,具体是一种液态石油产品管道阻火器,属于油品输送管道安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液态石油化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资,其输送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由于石油产品,特别是轻质石油产品具有易燃烧、易爆炸、易流动等危险特性,如果石油产品的储存罐区发生泄漏事故,泄漏的油品便会流散到罐区防火堤内部,由于防火堤面积大,会导致油品迅速挥发,从而使泄漏罐区上空弥漫大量危险浓度的油品蒸气,一旦遇到静电、雷电、非防爆电器设备跳火,就极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因此,采用合理的措施和选择可靠的设备以减少石油产品的损失、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同时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如何利用油品输转管道可靠地输转尚未燃烧的油品是一个关键环节。市场上众多阻止火焰沿油罐“呼吸”管道传播的配套设备均因为其有限的过流能力,耐烧时间不足等诸多因素限制,导致该类阻火器无法直接应用于液态石油产品输送管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态石油产品管道阻火器,能够有效阻止火焰在液体石油产品输送管道内传播,并安全地将液态石油产品导流至事故池,从而控制火势并能够减少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石油产品管道阻火器,包括导油阻火器壳体,在导油阻火器壳体一端通过安装端部压板连接端部进油孔板,端部进油孔板连接有端部法兰连接件;在导油阻火器壳体另一端安装出油板孔,出油孔板连接有出油端法兰连接件;在导油阻火器壳体内安装由不锈钢球或砾石组成的导油阻火部件。
进一步,在所述进口孔板和出油孔板之间的导油阻火器壳体内安装滤网罩,滤网罩内包含若干导油阻火部件。
进一步,所述出油孔板上设有与所述出油端法兰连接件内径相匹配的出油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用于罐区火灾的阻火导流时,能够有效阻止火焰传播,并将液态石油产品安全迅速地导流至事故池或其他安全场所,从而控制火势,进一步提高灭火速度,减少火灾事故损失。此外,本装置安装于易燃石油产品输送管道上,方便快捷,作用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油阻火器壳体,2、导油阻火部件,3、端部压板,4、端部进油孔板,5、滤网罩,6、出油孔板,7、端部法兰连接件,8、出油端法兰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液态石油产品管道阻火器,包括导油阻火器壳体1,在导油阻火器壳体1一端通过安装端部压板3连接有端部进油孔板4,端部进口孔板4连接有端部法兰连接件7,端部法兰连接件7与输油管道连接;在导油阻火器壳体1另一端安装有出油孔板6,出油孔板6连接有出油端法兰连接件8,出油端法兰连接件8与输油管道连接;在进油孔板4和出油板孔6之间的导油阻火器壳体1内安装有不锈钢的滤网罩5,在滤网罩5内装有由数量众多的不锈钢球或砾石组成的若干导油阻火部件2,所述导油阻火部件2设置在导油阻火器壳体1内。
工作过程:当液态石油产品罐区内发生泄漏、燃烧爆炸或罐区防火堤内存在大面积泄漏油品,引发油品液面着火,需要采用输油管道紧急输转油品时,在防火堤外可使用收油泵配合输转钢管、过滤器以及管道阻火器。油品经过滤器过滤后,依次经过端部法兰连接件7和进油孔板4,当油品接触到导油阻火器壳体1内的不锈钢滤网罩3时,由于滤网罩3内含有由数量众多的不锈钢球或砾石组成的导油阻火部件2,导油阻火部件2具有阻火防爆作用,从而使带有火焰的油品无法在导油阻火部件2狭小的缝隙内燃烧,带有火焰的油品在阻火器内传播一段距离,便会熄灭。同时,由于导油阻火器壳体1具有较大的截断面和外表面积,具有散热作用。没有火焰的油品依次经过不锈钢滤网罩5、出油孔板6的孔洞,汇集到输油管道输转到事故池或回收容器内,从而使液态石油产品管道阻火器完成阻火导油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1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