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药液传输装置及药液传输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3828.6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仁;彭惠君;戴君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维仁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喻慧玲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液 传输 装置 监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药液传输装置及药液传输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抛弃式药液驱动本体装设入可携式控制本体的药液传输及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药液传输装置都采用机械式的驱动组件,大都以药液耗材装设入具有驱动器(泵浦)的可携式控制本体上,但是,当病患或者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设定,例如包括「四小时给药最大量(FourHourLimit)、单次药物输注量(BolusAmount)、每次给药间隔时间(LockoutTime),以及设定是否需要持续输注药物的「连续输注量(ContinuesDosage)等等的设定,其过程不仅繁琐且易造成病患或者医护人员在操作错误设定异常时所造成生命危险及身体上难以估计的伤害。
另外,市面上的药液传输装置的驱动本体(泵浦)与控制本体一体制成,而且与药液耗材相分离,不仅体积庞大、昂贵,且造成驱动本体(泵浦)上的药液污染。
此外,药液传输装置其驱动本体(泵浦)也容易因使用年限过久,造成药液流量输出异常。
另外须指出,病患或者医护人员在操作药液传输装置时,因每一种药液传输装置接口不尽相同,容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使得病患或者医护人员产生适用性与生命身体上的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传输装置,使得药液传输装置其驱动本体(泵浦)与药液耗材一体制成而为可抛弃式药液驱动本体,所述可抛弃式药液驱动本体另外与控制本体相分离,借由个别使用可抛弃式的泵浦与输液管路的药液各自分离独立,防止造成药液污染于驱动本体(泵浦),以及避免驱动本体(泵浦)使用年限过久所造成药液流量输出异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传输监控装置,具有泵浦型号识别单元以及两个以上药液传输模式,借由可携式控制本体加以辩识泵浦型号,控制本体加以对应而选择出其中一种药液传输模式,例如是麻醉药传输模式、药液传输模式、血液传输模式,以及点滴传输模式,减少使用上的设定以及使用上的误差,大幅增加其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药液传输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液传输装置,包含:
一可携式控制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
一拆卸式药液驱动体,装设入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的容置空间中,所述拆卸式药液驱动体具有:
一输液管路,存有一药液;及
一泵浦,设置于邻近所述输液管路处;
使所述拆卸式药液驱动体组装入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提供一电力给所述拆卸式药液驱动体,以提供所述药液传输的动力。
上述的药液传输装置,设置于邻近所述输液管路处的所述泵浦,位于所述输液管路一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药液传输监控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液传输监控装置,包含:
一可携式控制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控制信号、一泵浦型号侦测单元及具有两种以上模式的药液传输模式:
一拆卸式药液驱动体,装设入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上的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由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提供一电力给所述拆卸式药液驱动体,所述拆卸式药液驱动体具有:
一药液;
一泵浦,由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泵浦,以控制各所述药液传输模式下的药液流量;及
一信息传输模块,具有一泵浦型号识别单元,提供所述泵浦的一型号识别码至所述泵浦型号侦测单元,以对应其中的一所述药液传输模式,其中所述药液传输模式至少具有一药物操作模式、一输血操作模式及一点滴操作模式其中之一。
上述的药液传输监控装置,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还具有一插槽,所述插槽插设有一血含氧浓度测量模块。
上述的药液传输监控装置,所述信息传输模块还具有一流量侦测单元,其将测得的一药液流量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上述的药液传输监控装置,所述控制单元还储存有两个以上流量数据,当所述药液流量信号对应其中的一流量数据时,所述药液流量为异常,使所述控制单元产生一警示信号。
上述的药液传输监控装置,所述可携式控制本体还具有二导槽、一第一电性接点,所述二导槽相对设置,所述二导槽相邻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二导槽各自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电性接点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介于两相互对立的所述二导槽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维仁,未经孙维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3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型一体化防脱针固定胶贴
- 下一篇:救护车吊顶输液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