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二极管三极管电气性能不良品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5293.6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5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4 | 分类号: | B07C5/344;G01R31/26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詹权松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二极管 三极管 电气 性能 不良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三极管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二极管三极管电气性能不良品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二极管三极管作为常用的电子元器件,需求量较大,二极管三极管的生产厂家为了保证出厂的良品率,传统的检测方法采用人工手动检测,人工一个一个检测的速度较慢,无法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量,另外通过制作辅助工具来一次对多个进行检测,现在的辅助工具还是需要人工将二极管三极管分布在辅助工具上,再进行检测,这样的效率还是比较低,且人为因素较大,无准确的判别标准,检测不够准确。
目前现有的二极管三极管电气性能不良品回收装置,由于导轨上未设置对二极管三极管的限位装置,常常导致排列不合规则的二极管三极管对机器造成卡机,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多个限位装置的高效二极管三极管电气性能不良品回收装置,能够保证二极管三极管规则的排列进入回收装置,保证机器的顺畅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二极管三极管电气性能不良品回收装置,它包括旋转送料装置、电气性能检测台、不良品回收盒和控制器,所述的旋转送料装置包括垂直升降旋转机构和取放料机械手,垂直升降旋转机构沿周向均布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支架,每个支架上均设置有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取放料机械手,取放料机械手上设置有贯穿本体的垂直通气孔,取放料机械手上安装有连通垂直通气孔的吸气管,吸气管与吸气源连接,且吸气管上安装有电磁控制阀,上电气性能检测台、不良品回收盒沿周向依次分布于垂直升降旋转机构的外围,且电气性能检测台、不良品回收盒均设置于对应位置处取放料机械手的下方,电气性能检测台、吸气管上的电磁控制阀、垂直升降旋转机构均与控制器连接,垂直升降旋转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垂直气缸和旋转电机,垂直气缸与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支架固定安装于垂直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部,垂直气缸的控制阀和旋转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垂直升降旋转机构的周向依次设置有电气性能检测台A、不良品回收盒A、电气性能检测台B和不良品回收盒B,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送料导轨前端的导轨限位块和设置于送料导轨末端的导轨过滤块。
所述的导轨过滤块包括第一棱柱、第二棱柱、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和第三过滤槽,第一棱柱位于第一过滤槽与第二过滤槽之间,第二棱柱位于第一过滤槽与第三过滤槽之间,第一过滤槽槽身为斜面,第二过滤槽和第三过滤槽位于第一过滤槽的左右两侧,槽身为水平的平面。
所述的第一棱柱与第二棱柱之间的距离略小于二极管三极管两引脚外端之间的宽度。
所述的导轨过滤块的主体上还开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均为沉头孔。
所述的导轨限位块包括位于导轨限位块顶端的限位槽、第四过滤槽、第五过滤槽,第四过滤槽和第五过滤槽分别位于限位槽的左右两侧,限位槽两侧各有一个凸起的棱柱,为第三棱柱和第四棱柱。
所述的第三棱柱与第四棱柱之间的距离略小于二极管三极管两引脚外端之间的宽度。
所述的导轨限位块的主体还具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均为沉头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设置了导轨前端的限位块,保证了二极管三极管从振动盘出来之后会按照规则的排列进入导轨,为机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2)设置了导轨后段过滤块,将排列方式不符合标准的二极管三极管过滤出去,保证进入后续回收装置的二极管三极管均为规则排列,减小了卡机的可能性,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过滤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轨限位块示意图;
图中,1-良品输送带,2-取放料机械手,3-支架,4-吸气管,5-不良品回收盒B,6-送料导轨,7-垂直气缸,8-旋转电机,9-电气性能检测台A,10-不良品回收盒A,11-电气性能检测台B,12-导轨过滤块,13-导轨限位块,121-第一棱柱,122-第二棱柱,123-第一过滤槽,124-第二过滤槽,125-第三过滤槽,126-第一安装孔,127-第二安装孔,131-限位槽,132-第四过滤槽,133-第五过滤槽,134-第三安装孔,135-第四安装孔,136-第三棱柱,137-第四棱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52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平面部件的移动式表面清扫装置
- 下一篇: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