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纳盒盖体的结构改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5650.9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8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许木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3/00 | 分类号: | A45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台湾苗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纳 盒盖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盒盖体的结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能使前盖具有适度迫紧的方位限制的收纳盒盖体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收放各式物品的收纳盒上端开口为将内部物品与外界作区隔,均会覆设一相符的盖体,这些盖体的形式有采用一体成形并完全扣设在收纳盒上端的形式,另一种形式则是部分扣设在收纳盒20上端、朝前部分可活动上掀的形态(如图3所示),这种具有前后段形式的盖体10(如图1所示)通常是在后段盖体101和前段盖体102的交界部位交错设置凸耳103,再通过一杆段104依序贯穿后段盖体101和前段盖体102相衔接的凸耳103(如图2所示),使前后段盖体102、101彼此组设后呈枢接状态。作为平时能将后段盖体101确切的扣设在收纳盒20上端框缘,而前段盖体102则朝收纳盒20前端作抵靠,以利于使用者在需要时打开盖体10取出内部物品或放入物品。
覆设在收纳盒20上端的前段盖体102在作开启时(如图3所示),由于其枢接部位仅利用一杆段104和后段盖体101作方位结合,使得在朝上开启时若不借用一手将前段盖体102作暂时的抵靠,则必须将前段盖体102直接抵靠在后段盖体101上方,才能将内部物品取出或收放入物品,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为盖体提供预设角度的暂时定位的收纳盒盖体的结构改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收纳盒盖体的结构改良,覆设在收纳盒上端开口的盖体由一上盖、一前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朝前周边形成一截预设宽幅的弧凹区间,在所述弧凹区间的左右两旁预设段落以浅凹状设置引导槽,并在所述引导槽的偏下方处形成一牵制部,并在所述弧凹区间的两旁相应层面贯穿设置孔,所述前盖靠上周边形成的一截朝外部位为弧曲形态的承接段落置入所述上盖的弧凹区间,所述承接段落偏上方位置处延伸设置的一截凸部切入两旁凹设的所述引导槽,所述承接段落两旁朝外层面凸设的一截支部则扣入所述弧凹区间的孔,将所述前盖枢设于所述上盖的弧凹区间;所述前盖沿着所述上盖的弧凹区间向上掀起,能使所述承接段落两旁的凸部沿着相应的所述引导槽作方位下移,当所述凸部通过所述弧凹区间的牵制部后,因接触端被上顶、同时所述前盖两旁的支部也被顶到所述弧凹区间的孔的靠上周缘,而使所述前盖获得一适度迫紧的方位限制。
其中,所述前盖靠上周边的承接段落两旁依据所述上盖的朝前周边相应部位设置有供两构件在相枢接后能顺畅闭合或掀起的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覆设在收纳盒上端的盖体在开启时仅能抵靠在后段盖体上方,而无法作预设角度的暂时定位的问题。在上盖的朝前周边形成的弧凹区间能配合一前盖枢设入,并使前盖靠上周边延伸的一截凸部能切入上盖相应部位的引导槽,使前盖在平时可与上盖密切的遮覆收纳盒相应位置的开口,并在将前盖向上掀起时可一并使两旁的凸部沿着上盖相应的引导槽下移,并在该截凸部通过弧凹区间预设的牵制部后,因接触部位被上顶且前盖两旁的枢接部位也被上挤,使得前盖获得一适度迫紧的方位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收纳盒与盖体的外观图;
图2是习用收纳盒与盖体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习用收纳盒上的盖体作掀起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覆设在收纳盒上的盖体分解示意图;
图4-1是图4的A部位放大详图;
图4-2是图4的B部位放大详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覆设在收纳盒上的盖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覆设在收纳盒上的盖体侧视截面图;
图7是图6的C部位放大详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盖体覆设在收纳盒上作大约120度开启的侧视截面图;
图9是图8的D部位放大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收纳盒盖体的结构改良如图4所示,覆设在收纳盒上端开口的盖体3由一上盖1及一前盖2所构成;其中:
一上盖1,其是依据收纳盒4的上端开口后侧周边来取决的预设宽幅盖体(如图6所示),在上盖1的朝前周边形成一截预设宽幅的弧凹区间11(如图4所示),在弧凹区间11的左右两旁预设段落以浅凹状设置引导槽12(如图4-1所示),并在引导槽12的偏下方处形成一牵制部13,同时在弧凹区间11两旁的相应层面贯穿设置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5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