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宝石抛光用铜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5708.X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8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饶桥兵;傅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7/00 | 分类号: | B24D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329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宝石 抛光 用铜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蓝宝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宝石抛光用铜盘。
背景技术
蓝宝石由于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透光率,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手表等屏幕或保护面板,但由于此类应用领域需要良好的平整度,对蓝宝石面板加工时的平整度要求很高。通常此类工艺需要研磨盘,再配合研磨液进行抛光加工。
目前的抛光盘是金属盘、合金盘或复合材料盘,盘上开设粗糙的研磨凹槽,盘上的研磨凹槽和研磨液配合,对蓝宝石进行磨削抛光加工,其中铜盘是用于蓝宝石抛光的最佳抛光盘,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74508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合成铜盘研磨盘,其在铜盘研磨盘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起伏的凹槽,凹槽为环形的区域,但是,在具体采用双面抛光机对蓝宝石面板进行抛光时存在以下问题,在加工过程中,如附图1所示,蓝宝石面板放置在游星轮3的型腔5内,游星轮3放置在下铜盘上,分别与内齿圈2和太阳齿轮4啮合组成行星轮系,通过上、下铜盘反转实现蓝宝石面板的两面抛光,游星轮3在行星轮系传动下实现自转和公转,以提高抛光效果,目前传统的蓝宝石面板是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屏幕上,大多为附图1中的方形,其放置在游星轮上的蓝宝石面板在随游星轮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图1中铜盘上的研磨凹槽环形区域的外侧和内侧阴影区域为方形蓝宝石面板的边角进入的断续研磨抛光区域,中间位置则为常研磨抛光区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抛光后,由于蓝宝石硬度比较高,在铜盘的两个区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磨损后的铜盘平整度会变化,造成两边高,中间低,由于磨盘的平整度误差,在蓝宝石面和磨盘面接触加工时,会直接导致蓝宝石面板的平整度降低,甚至严重的,工件在上抛光铜盘施加压力下,会导致工件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蓝宝石抛光用铜盘,本实用新型的抛光铜盘可有效解决因铜盘磨损不一致导致的蓝宝石面板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且可以方便快速的完成铜盘上研磨凹槽的修整,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蓝宝石抛光用铜盘,所述铜盘的环形表面上设有螺旋状或者同心圆状的研磨凹槽,沿所述铜盘表面的环形外圈和内圈的边缘均设有台阶槽。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槽的宽度应当不小于所述铜盘上放置的游星轮型腔边缘到铜盘外边缘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凹槽的深度为:0.25-0.35mm,研磨凹槽的间距为:1.2-1.4mm。
优选的,所述铜盘采用树脂合成铜盘。
优选的,所述的螺旋状的研磨凹槽是一条连续的槽。
优选的,所述的台阶槽深度为:0.25-0.4mm,宽度为:8-1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宝石抛光用铜盘可采用如下修盘方法快速修整,其中,所述铜盘应用在双面铜盘抛光机上,包括反向转动的上铜盘和下铜盘,所述上铜盘一侧固设有下盘车刀,所述下铜盘相对的另一侧固设有上盘车刀;具体的修盘步骤如下:第一步、水平横向移动上铜盘和下盘车刀或者下铜盘和上盘车刀,将车刀对准对应的铜盘上的研磨凹槽的原点位置,第二步、控制上铜盘和下铜盘以相同的转速反向转动,车刀固定不动,控制上铜盘或者下铜盘横向进给,通过车刀车出对应的研磨凹槽,第三步、移开车刀,冲洗对应的铜盘表面。
其中,当所述研磨凹槽为螺旋凹槽时,所述第二步中控制上铜盘或者下铜盘连续横向进给,铜盘转速、横向进给速度根据铜盘的大小以及螺旋凹槽的间距、圈数来确定。
当所述研磨凹槽为同心圆凹槽时,所述第二步中控制上铜盘或者下铜盘按照研磨凹槽的间距定量分次横向进给。
具体的,所述下铜盘和上盘车刀设置在双面铜盘抛光机上的横向导轨上,通过电机驱动实现横向移动进给。
具体的,所述上盘车刀和下盘车刀沿所述导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下盘车刀到上铜盘边缘的距离等于所述上盘车刀到下铜盘边缘的距离,所述上盘车刀刀尖到上铜盘的垂直距离等于下盘车刀刀尖到下铜盘的垂直距离,这样才能保证上盘车刀和下盘车刀同时对对应的铜盘进行同时修整,提高研磨效率。
具体的,所述铜盘上的台阶槽可采用其对应的车刀加工,当铜盘中间部位的抛光螺纹部分磨损到与台阶槽平齐时,同样可采用车刀台阶槽进行修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5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碗状金属刷护套
- 下一篇:抛丸机的进料和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