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下置式肘杆-杠杆二级增力压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6460.9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1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娥;崔志磊;郭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30B1/16 | 分类号: | B30B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 下置式肘杆 杠杆 二级 压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下置式肘杆-杠杆二级增力压力机。
背景技术
气动压力机是一种以空气为工作介质,对坯料进行成型加工的压力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冲剪、弯曲、拉伸和挤压等工艺中,可直接生成成品或半成品。然而,采用气动方式驱动的压力机具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因气体容易泄露,导致压力机的工作压力较低,通常仅有0.4~0.7MPa,不能满足要求大输出力的场合。现有技术中,气动压力机的动力系统一般均为上置,即动力系统置于工作台上方以驱动冲头上下运动进行冲压,有些气动压力机结构还不对称,这都会导致压力机的重心偏高,压力机的力学性能较差,稳定性较差。此外,压力机工作时其冲击力作用于工作台,使得工作台和底座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造成较大的噪音,同时这还要求压力机的底座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压力机的整体尺寸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气缸下置式肘杆-杠杆二级增力压力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缸下置式肘杆-杠杆二级增力压力机,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可上下滑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上模运动组件,所述压力机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压力机还包括多组增力机构,每组所述增力机构均包括一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上模运动组件上部的连杆、一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下端部上的肘杆、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呈L形的杠杆,所述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所述肘杆的另一端相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杠杆包括横杆、固定在所述横杆一端的竖杆,所述横杆与所述竖杆固定连接设置或一体设置,所述横杆、所述竖杆的连接处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肘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模运动组件的轴心线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分布,多组所述增力机构关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对称地分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模运动组件包括上下滑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滑块、固定在所述滑块底部的上模,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地设有与所述上模相配合的下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均具有相对的两侧,每一侧均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增力机构。
进一步优选地,多组所述增力机构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圆周的轴心线与所述活塞杆的轴心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下置式肘杆-杠杆二级增力压力机,其中将气缸置于工作台下方,并采用肘杆-杠杆两级串接的增力机构,使得压力机在保留传统气动压力机的优点的同时,又能够获得较大的输出力,便于工件的成型加工;同时,气缸的下置改善了压力机底座的受力状况,使得压力机底座更易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利于减震降噪,还使得压力机的重心降低,进而改善了压力机的动态性能。该压力机的结构尺寸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能够大幅减小,其冲击力大,工作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工作噪声小,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可广泛地应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浅拉伸等工艺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其中:1、工作台;2、下模;3、滑块;4、上模;5、气缸;51、缸体;52、活塞杆;6、换向阀;7、增力机构;71、连杆;72、杠杆;721、横杆;722、竖杆;73、肘杆;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的压力机,包括固定设于机架上的工作台1、固设于工作台1上的下模2、可上下滑动地设于机架上且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上模运动组件。本实施例中,上模运动组件包括可上下滑动地设于机架上的滑块3、固定地设于滑块3底部的上模4,工作台1上设有与上模4相配合用于对待加工件冲压成型的下模2。在机架上设置供滑块3上下滑动的轨道,使得该滑块沿上述轨道上下滑动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64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检测光圈的摄像机
- 下一篇:一种监所全景监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