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除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7317.1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6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孝庆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100 辽宁省营口市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石膏 脱硫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除雾器。属于工业生产范畴。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器、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但是一般所谓的净化后的空气,其实单位体积内的尘埃量还是非常高的,一些大小微粒、颗粒都会将影响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为了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程度,现在基本上在排烟的口上都会安装除雾器,而通常的除雾器都是一个波形板类似于散热器的东西,其除雾的原理是通过弯曲碰撞实现二次粉尘的回落,但是这种除雾器有两个弊端,其一是除雾效果不明显,而且是时间长了后,容易积累污垢,而且难以清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除雾器,从而能够保除雾效果明显,而且是时间长了后,不容易积累污垢,即便积累了也容易拆洗。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除雾器,其构造主要包括:除雾圈、固定格、固定涡轮、连通栓杆、固定螺栓,所述的除雾圈内设有多个固定格,固定格内通过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有多个固定涡轮;所述的连通栓杆依次贯穿于各个固定螺栓的顶盖后进行桥接。
上述的除雾圈设置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排烟口处。
上述的多个固定格其数量为每平方米8~15个。
上述的固定螺栓上固定有2~5个固定涡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了多张涡轮扇叶的方式,实现了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口的灰尘多级回落,从而达到了精细化控制粉尘的目的;除雾圈与固定涡轮采用了可分离式,便于清洗与维护;固定涡轮数量及密度可调,实现了根据粉尘排放程度进行调整的有的放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除雾圈,2-固定格,3-固定涡轮,4-连通栓杆,5-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除雾器,其构造主要包括:除雾圈1、固定格2、固定涡轮3、连通栓杆4、固定螺栓5,所述的除雾圈1内设有多个固定格2,固定格2内通过固定螺栓5贯穿固定有多个固定涡轮3;所述的连通栓杆4依次贯穿于各个固定螺栓5的顶盖后进行桥接。
所述的除雾圈1设置于石膏法脱硫的吸收塔排烟口处。
所述的多个固定格2其数量为每平方米8~15个。
所述的固定螺栓5上固定有2~5个固定涡轮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涡轮3为不旋转的涡轮,因为涡轮扇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扇叶密而且呈现内凹面大,因此便于阻隔收纳一些排出的粉尘,而且排版的固定涡轮3数量通常是2个以上,因此在不影响排气相对的通畅的情况下,阻隔粉尘起到了最大化的作用,各个固定涡轮3通过固定螺栓5串联后,再通过连通栓杆4依次进行锁定,实现了整联体的效果,当固定涡轮3积累的粉尘难以自身消除时,可以通过拆卸固定涡轮3进行清洗,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孝庆,未经孙孝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7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用重锤式恒张力胶带张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