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力矩设备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7407.0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尧;古叶辉;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西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6 | 分类号: | H01R4/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力矩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设备线夹,具体涉及一种力矩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设备线夹广泛用于母线引下线与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隔离开关、穿墙套管等)的出线端子连接,根据设备线夹的安装使用方法分为螺栓型设备线夹和压缩型设备线夹,设备线夹从传统的压模围压的压接技术发展至现在的定力矩扭力的力矩连接技术,设备线夹虽小,但其在电气系统中作用不可忽视,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其接触电阻的增大是普遍面临的问题,接触电阻增大容易导致以下威胁:(1)接触电阻的增加会导致线路的短路电流减小,延长短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或阻碍短路保护装置的动作,大大威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2)在实际运行维护中,铜铝过渡接头的断裂很普遍,特别是在污染重区,譬如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数量多时每月都有数次抢修。
另外在铜铝焊接过程中,铜铝电极电位差值大、焊接温度过高易引起铝的溶蚀,焊接时铜铝相互扩散生成的脆性物质使端子接头性能不稳定,降低了端子耐腐蚀性;铜铝过渡接头的外力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施工时的受力,另一个是日常运行中导线的牵引力,这些不利影响将直接导致运行中端子的使用寿命缩短,加快了断裂的进程,所以防止铜铝过渡接头的氧化、断裂是当前设备线夹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设备线夹普遍采用的点压、围压技术,电气性能与扭力性能不能完全兼顾,安装不便且通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力矩设备线夹,插片设计,结构简单,型号精简,耐腐蚀性强,安装方便,兼顾了电气性能与扭力性能,内有网格管壁,增大接触面积,线夹性能稳定,提高了线夹的过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力矩设备线夹,包括压线块、连接主体和压线螺母,连接主体内设置有压线块,压线块中的凸起与连接主体内的凹槽配合设置,连接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扁平状连接板,连接主体上的开孔与压线螺母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线块的一端设置有中心定位孔,压线块的内侧设置有条纹壁,压线块的长度小于连接主体圆柱状接线管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线螺母采用M16牙力矩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的扁平状连接板上设置有接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线块、连接主体、压线螺母均采用铝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对于市面上普遍采用的点压、围压技术,力矩设备线夹兼顾了电气性能与扭力性能,插片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线夹性能稳定,耐腐蚀性强,提高了线夹的过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降低了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力矩设备线夹,包括压线块1、连接主体2和压线螺母3,连接主体2内设置有压线块1,压线块1中的凸起13与连接主体2内的凹槽23配合设置,连接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扁平状连接板21,连接主体2上的开孔与压线螺母3螺纹连接,压线螺母3采用力矩螺母设计,螺母接触面的凹陷设计有助于增加扭力握力,扭力恒定,无须特殊工具,安装方便;连接主体2管壁设有纵横网状的凹槽,大大增加了有效接触面积,更加易于控制安装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压线块1的一端设置有中心定位孔11,中心定位孔11帮助导线居中,压线块1的内侧设置有条纹壁12,,有助于固定导线,压线块1的长度小于连接主体2圆柱状接线管的长度。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压线螺母3采用M16牙力矩螺母,压线螺母3保证导线与线夹之间的恒定压力,确保良好电气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扁平状连接板21上设置有接线孔22。
此外,所述的压线块1、连接主体2、压线螺母3均采用铝制材料,铜铝过渡,密封性能好,耐腐蚀。
本具体实施方式为缓解金属的腐蚀和电化腐蚀,还可在端子连接处的接触面上涂一层0.2mm厚的导电膏(电力复合脂),使接触面由的点接触改为面接触,以降低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减少接头发热,同时油封了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杂质的侵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西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西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7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