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过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7448.X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根;李荣楣;吴雷;杨启业;江盛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3/00 | 分类号: | F22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过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过热器,用于在催化裂化装置中需要对各种压力级别的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进行过热的应用场合。
背景技术
当前,特别是在加工重质原料采用完全再生方式的催化裂化装置中,由于待生催化剂在再生器中烧焦再生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外取热器取出大量多余的热量产生饱和蒸汽,然后送至余热锅炉进行过热。在某些情况下,经过余热锅炉的再生烟气所提供的热量不能满足装置所产饱和蒸汽过热要求时,就必须在余热锅炉内采用瓦斯气补燃或另设蒸汽过热炉,这样就会相应地增加装置操作中的燃料消耗。
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余热锅炉内烧瓦斯进行过热或另设蒸汽过热炉,有时在再生器内设置少量取热过热盘管。由于前者需要消耗燃料而后者内取热盘管在再生器内的操作环境(如高温和催化剂磨蚀)比较苛刻,容易造成内取热盘管的磨蚀和蒸汽泄漏。
公告号为CN 2515637Y公开了一种类似的外取热器,其主要特点在于采用了钉头集合管式管束,由给水管1和带钉头11的蒸汽套管2组成,用于产生饱和蒸汽,而未披露可用于蒸汽过热的应用场合;
另外,授权公告号为CN 202511659U公开了一种U形管式外取热器,用于将水加热产生饱和蒸汽的应用场合。同时由于其热催化剂由外取热器底部通过提升后再经过伞帽型快速分离器3折返后返回再生器,结构及内构件较复杂,同时由于热催化剂的提升需要消耗较大量的提升风,从而对装置的设备投资和能耗带来不利的影响,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再生器形式和取热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由于在余热锅炉中过热蒸汽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蒸汽过热度的要求而必须采用瓦斯气补燃,造成装置能耗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蒸汽过热器,分担一些余热锅炉的过热负荷,达到不补或少补瓦斯气降低能耗的目的,同时该蒸汽过热器取热操作弹性大,也克服了内取热方式取热负荷相对固定的弊端;另外与现有的外取热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设备投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蒸汽过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组或多组U形管束;
每组U形管束包括中空U形管,在U形管的一个出口端设有蒸汽入口,在U形管的另一个出口端设有蒸汽出口;
每组U形管束的上端固定在壳体的上封头或侧面。
所述蒸汽过热器进一步包括定位架,其固定在壳体下部,每组U形管束是定位但非固定在所述定位架上。具体来说,在所述定位架上设有一组孔洞,在每组U形管束的底端连接有盲管,所述盲管插入到定位架的孔洞中,一个孔洞对应一个盲管,这样每组U形管束均能够上下自由伸缩,避免整根管束受到应力断裂。
每组U形管束是由2根或2根以上的中空管道采用U形弯管连接而成的U形管束。
在所述壳体上部设有气体返回口;
在所述气体返回口的下方设有催化剂入口管,在壳体的最底部设有催化剂出口管;
在壳体的下部设有流化风分布器,其位于定位架的下方;所述流化风分布器的入口管设置在设置于壳体上,流化风由气体返回口排出。
所述壳体为垂直的圆柱形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蒸汽过热器,可以减少催化裂化余热锅炉的过热负荷,达到余热锅炉不补或少补瓦斯气,从而降低能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U形管束结构简单,设备投资较低。
2)由于可通过调节流化风量控制蒸汽过热器的取热量,因此取热操作弹性大,在0-100%范围内可调,克服了内取热方式取热负荷相对固定的弊端。
3)U形管束加工容易,造价相对较低。
4)本实用新型蒸汽过热器不仅可用于过热饱和蒸汽,也可以用于提高过热蒸汽的过热度。
5)蒸汽入口3和蒸汽出口4可以单独安装切断阀门,在有个别U形管破裂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切除,不会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
6)本实用新型蒸汽过热器用途广泛,不仅适用于催化裂化装置,而且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相似要求的蒸汽过热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汽过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组U形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74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煤燃烧装置
- 下一篇:可回收制盐高温废水余热的电厂锅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