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进料的淬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8931.X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邓新文;曾芳辉;胡定明;黄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嘉隆金属处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315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进料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炉,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进料的淬火炉。
背景技术
许多加工件,如五金零件、汽车零部件、工具等需要通过淬火来增加其表面的硬度,以提高该加工件的耐磨性和接触强度,进而满足该加工件各自的设计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通常是用淬火炉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在淬火炉炉内加入金属工件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把所需要进行淬火加工的金属工件直接倒上进料传送机构上的。可以理解,对金属工件进行淬火处理的淬火炉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这样对淬火炉加料也要求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这样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即增加了生产成本;且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其所加入的金属工件通常会堆积在一起,并没有均匀的分布,这样会造成被金属工件进入传送机构时,在传送机构的传输带上的分布也不均匀,进入到淬火炉中金属工件其也不能够进行充分的淬火作用,使得有一部分被加工件会淬火过度,而另一部的被加工件淬火效果不理想。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淬火炉的上料机(申请号:201310528399.6),具体地,其包括进料箱、震动电机、弹性部件,机架,传送部件及出料口;所述进料箱一端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进料箱的另一端置于所述传送部件上方,所述震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进料箱的底部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连接在机架上。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但是该方案用于提供该进料箱晃动的震动电机是设置在弹性部件上的,这样其弹性部件的使用寿命不长,进而影响该上料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进料箱上设置的工件,其工件的厚度不够均匀,这影响该淬火炉对工件的淬火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便于进料的淬火炉。
一种便于进料的淬火炉,包括炉体及用于传送金属工件的自动上料机,该自动上料机包括支架及设于支架上的震动料盘和传送机构;所述震动料盘具有一相对地面倾斜设置的底壁以及设于底壁边缘处的周壁,定义所述周壁的一侧为出料口,所述底壁面向地面的一侧固定有震动马达;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与震动料盘的底壁相贴合并设于该震动料盘出料口的下方,另一相对端设置在淬火炉进料口的上方,其中该传送机构距离地面的高度自远离所述震动料盘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传送机构内设置有一磁体,使得该传送机构在其输送网带上具有一磁场区域,以便该传送机构在工作时,其输送网带吸附从震动料盘出料口掉落下来的金属工件,将其运送到淬火炉的进料口并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周壁在邻近传送机构的位置处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弯折部,其中两个弯折部之间的间距自远离所述震动料盘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周壁的两个弯折部在邻近所述传送机构一侧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与另一相对端之间的间距比值为7:9。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设置在该传送机构的输送网带与托架滚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为永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为电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料盘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片。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料盘的倾斜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料盘的倾斜角度为4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进料的淬火炉,其用于传送金属工件的上料机构在工作时,利用设于震动料盘上的震动马达的震动作用及金属工件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置于震动料盘上的金属工件能够自动地向传送机构上的输送网带上滑动,由于传送机构对金属工件的运输作用是通过其上磁体的吸附作用力来实现的,这样就可以传送机构上金属工件厚度的均匀性。其解决了依靠人工对淬火炉进行加料的问题,采用了自动化的加料方式来替代人工加料,使得所加的料厚度均匀,进而保障了该淬火炉的淬火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便于进料的淬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上料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嘉隆金属处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嘉隆金属处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89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炉段气氛阻隔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处理淬火介质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