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隔水导管的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0291.6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杰;谢仁军;周建良;杨进;徐国贤;谢梅波;王平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17/042 | 分类号: | 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导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隔水导管的接头。
背景技术
海上钻井过程中,隔水导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钻井设备之一,通常采用常规丝扣接头或快速接头将若干根隔水导管顺序连接成一个隔水导管组合,然后从海上钻井平台下到海底浅层,为钻井作业提供通道。采用常规丝扣接头或快速接头虽然易于实现,成本也较低,但是却因连接处强度不足而存在整体抗弯、抗冰性能薄弱等致命缺陷。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经常发生接头先于隔水导管破坏,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作业事故等。提高隔水导管之间的强度,从而提高隔水导管组合的整体抗弯性,最终提高其抗冰性是目前丞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隔水导管连接处强度、提高隔水导管组合整体抗弯性和抗冰性的用于隔水导管的接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隔水导管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公接头和一与所述公接头同轴且可拆卸连接的母接头,其中,所述公接头包括一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第一壳体,以及若干沿周向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壁上的第一翼板;所述母接头包括一内径、外径均与所述第一壳体相等的第二壳体,以及若干沿周向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外壁上且能够与每一所述第一翼板面接触的第二翼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非连接端均预留夹持工具用部位。
所述公接头和母接头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端的外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端的内螺纹旋接。
所述第一壳体外壁中部的周向均布六个所述第一翼板,每一所述第一翼板均为由变截面工字钢加工而成的半楔状结构。
每一所述第二翼板均为由工字钢加工而成的倒直角梯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公接头、母接头的壳体外壁周向均等间距紧固连接数量相等的若干工字钢翼板,由于工字钢翼板本身具有优良的截面惯性矩特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公接头和母接头本身的抗弯性能。2、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连接将公接头和母接头旋接在一起,旋接好后,公接头的翼板的外表面贴合母接头的翼板的内表面,两者之间的面接触,加强了接头部位的抗弯惯性矩,不需要附加任何操作便能够提高接头部位的抗弯能力,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与隔水导管组合中的各层管柱的内壁面接触,进而大大增强隔水导管组合的整体抗弯性能,同时,翼板还在各层管柱之间、以及各层管柱与最外层的隔水导管之间起到力传递的辐条作用,大大提升了隔水导管组合整体的抗冰能力。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分别与隔水导管组合中的套管本体的两端焊接,因此操作简单方便,强度高。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可用于隔水导管组合中的各层套管的连接,不影响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的同时,还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母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公接头1和一与公接头1同轴螺纹连接的母接头2。
如图2,公接头1包括一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10,壳体10的一端设置一段外螺纹11,壳体10的外壁中部,沿其周向等间距紧固连接六个翼板12,翼板12为由变截面工字钢加工而成的半楔状结构,壳体10的另一端预留夹持工具用部位。
如图3所示,母接头本体2包括一内径、外径均与壳体10相等壳体20,壳体20一端内壁开设一段与外螺纹11旋接的内螺纹21,壳体20一端的外壁,沿其周向等间距紧固连接六个翼板22,翼板22为由工字钢加工而成的倒直角梯形状结构,壳体20的另一端的外壁预留夹持工具用部位。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如图1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公接头1的外螺纹端对准母接头2的内螺纹端,然后将两者拧紧,拧紧过程中,各翼板12的楔面逐渐贴合翼板22的非直角腰,直到外螺纹11与内螺纹21以及翼板12与翼板22全部贴合。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0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