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0652.7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6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吕小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3/00 | 分类号: | F16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离合器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车辆运行的关键零部件,对于重载车辆而言,离合器扭矩更大,需要更大的分离力,相应的离合器拨叉成为关键零部件,离合器拨叉在使用期内主要会发生磨损报废,也会发生断裂。拨叉断裂失效可通过整体锻造的方式,提高设计强度等方式易于进行改善。而磨损则是拨叉失效的主要问题点。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10年2月10日公告的第CN101644302A号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拨叉,通过提高耐磨性来降低磨损失效的问题。但从磨损机理来看,该发明专利并未有效改善磨损问题,因为分离拨叉的硬度提高,势必会导致分离轴承上与分离拨叉接触的部位磨损加剧,同样会导致分离机构早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分离拨叉上的摩擦力,彻底改善分离拨叉磨损问题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本体,所述拨叉本体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两个相互对称的承接部,所述拨叉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驱动机构连接,每一所述承接部上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通过销轴固定在所述承接部上,所述滚动体与分离轴承接触,所述滚动体与所述承接部之间设有垫环。
优选地每一所述承接部上设有两个所述滚动体。
优选地所述滚动体为滚动轴承。
优选地所述滚动体采用轴承钢材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承接部上设有内花键,分离叉轴通过所述内花键驱动所述承接部旋转。
优选地所述滚动体内设有润滑油道。
优选地所述滚动体在轴向的运动与所述分离轴承的运动在一条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销轴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承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螺孔,通过与螺栓的配合使用完成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将拨叉本体与分离轴承的接触部位,由现有技术的滑动摩擦改善为滚动摩擦。由于滚动摩擦系数通常与滑动摩擦系数差一个数量级,因此可有效减小分离拨叉与分离轴承之间的磨损。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滚动体优选采用轴承钢材料或直接选用滚动轴承,其表面光洁度及硬度均易于保证。由于摩擦机理的改变,能有效减小摩擦力,提高分离拨叉的效率。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分离拨叉上分离的主动力,可减少至改进前的60%。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的构思新颖,结构简单、轻巧,机械效率高。安装方便,机械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易于实施,适用于各种推、拉式离合器,尤其适用于重载离合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获得较好的客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1.拨叉本体,2.连接部,3.承接部,4.滚动体,5.销轴,6.垫环,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本体1,所述拨叉本体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连接部2和两个相互对称的承接部3,所述拨叉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驱动机构连接,每一所述承接部3上设有滚动体4,所述滚动体4通过销轴5固定在所述承接部3上,所述滚动体4与分离轴承接触,所述滚动体4与所述承接部3之间设有垫环6。所述垫环6的作用是使所述滚动体4外圈自由旋转,而不会与所述拨叉本体1相摩擦。而所述分离轴承(图中未绘出)与所述滚动体4相接触,通过所述滚动体4推动所述分离轴承进而使得离合器分离。优选地每一所述承接部3上设有两个所述滚动体4。
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拨叉结构,将拨叉本体1与分离轴承的接触部位,由现有技术的滑动摩擦改善为滚动摩擦。由于滚动摩擦系数通常与滑动摩擦系数差一个数量级,因此可有效减小分离拨叉与分离轴承之间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06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