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探测锡丝阻塞或者断丝的自动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3693.1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6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李越;吕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雷普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3/08 | 分类号: | B65H43/0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53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探测 阻塞 或者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锡丝传送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一种自动探测锡丝阻塞或者断丝的自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锡焊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艺,广泛应用于不同的产品,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锡焊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锡焊工艺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而其中送丝的状态则又会严重影响整个生产进程,这就需要对生产过程中送丝过程进行准确的监控和探测。
现有送丝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人工送丝和自动送丝。
人工送丝主要靠工人手工送丝,其自动化程度极差,而且送丝过程的稳定性极大依赖于操作工人的熟练技能,而且不具备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前景,因此,此类方法已在大规模生产中难以生存。
自动送丝的机构较多,但结构大同小异,现已市面上较为流行的自动送丝机构进行示例:
1.通过一个齿轮,利用齿轮和马达的自身重量,压住锡丝在一个窄槽中,并在齿轮转动的时候产生摩擦力,带动锡丝移动,同样,通过调节马达的速度,调节送锡丝的速度,如图1所示;
2.在1所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马达和齿轮,通过两个齿轮进行啮合产生啮合力带动中间的锡丝移动,通过调节马达速度,控制齿轮旋转速度,从而调节送丝速度。
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锡丝阻塞或断丝现象,此时如果不及时发现,任由生产过程持续进行下去,则有可能造成大量损失,因此必须寻找一种能够及时发现锡丝阻塞或断丝事故的装置或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探测锡丝阻塞或者断丝的自动报警装置,包括基座;
利用脉冲电流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利用脉冲电流驱动的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上;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相对安装在所述基座上,锡丝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
编码器轮,所述编码器轮安装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的后方,其安装方式为顺应锡丝拉动方向安装;
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安装在所述编码器轮的对侧,锡丝从所述编码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
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所述编码器轮、所述辅助轮均安装在所述基座的同侧,其安装方式为顺应锡丝拉动方向安装;
所述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编码器轮相联;
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编码器、所述驱动装置分别相联,所述控制器包括脉冲差比单元;
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对现有技术所述,目前的送丝机构无法对阻塞或断丝进行及时探测及停止,因此存在生产隐患;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采用利用锡丝的运动带动所述编码器轮运动来进行阻塞或断丝探测,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当锡丝夹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利用脉冲信号控制的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主动轮运动,所述从动轮协助共同带动锡丝送丝,当锡丝运动时,则带动所述编码器轮和所述辅助轮一起运动,所述编码器轮的转动使所述编码器产生计数脉冲后反馈到所述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将计数脉冲和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脉冲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偏差在容许范围内,则认为送丝的动作正常;如果信号偏差超出了容许范围时,则判断送锡丝的动作异常,而信号偏差超出了容许范围时,则意味着送丝过程异常,立即停止步进电机转动并报警,通过报警装置,即便无人在设备周边,也可以将警示传递出去。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动探测锡丝阻塞或者断丝的自动报警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控制器为单片机或CPU或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或所述从动轮或所述编码器轮或所述辅助轮具有用于嵌入锡丝的轮槽。
采用轮槽可以对锡丝有更好地导向作用,避免锡丝在送丝过程中出现方向偏差,一般情况下,所述轮槽横断面形状为与锡丝外圆相配合的圆形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或从动轮或编码器轮或辅助轮包括硬性材料结构的内层和柔性材料结构的外层。
由于锡丝一般质地较软,因此如果采用硬性材料,则极易将使锡丝外形变得不规则,因此所述外层柔性结构材料可以减少锡丝外形的变化。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材料结构的外层为橡胶结构层。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差比单元偏差容许范围在脉冲信号2000个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雷普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雷普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3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