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保护型套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6419.X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2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茂俊 |
主分类号: | A41D13/08 | 分类号: | A41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保护 套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套袖,具体的说是一种缓冲保护型套袖。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不断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极易因摔跤而造成手臂、腿部的骨折,而老年人一旦骨折,由于其身体素质没有年轻人好,恢复起来相对较慢,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仍然缺少一种供老年人穿戴在胳膊上,并利用自身的缓冲性能实现对老年人胳膊防护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生产制造成本低的、防护性能好的,能防止或者减轻老年人胳膊受到伤害的装置,即一种缓冲保护型套袖。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缓冲保护型套袖,包括双层袖布,所述双层袖布的两端设有扎紧部,所述扎紧部内包裹有弹性扎紧绳,所述双层袖布围绕呈圆筒状,在穿戴时,可以撑开弹性扎紧绳,从而将胳膊伸入到双层袖布内并穿出,所述双层袖布的外圆面上沿着双层袖布的长度方向设有空置部,设置空置部能够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方便胳膊的转动,所述双层袖布的外圆面上除空置部外为弹性缓冲区。
所述弹性缓冲区内沿着双层袖布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多排弹性缓冲体,从而能够在胳膊受到振动冲击时,利用弹性缓冲体自身的弹性缓冲性能实现对振动冲击力的耗散,以削弱对胳膊的损伤,且采用多排的结构布置,从而对胳膊起到全面的防护。
所述弹性缓冲体包括软缓冲体和硬缓冲体,所述位于同排的软缓冲体和硬缓冲体相邻交替布置,利用这种软硬交替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因为弹性缓冲体过硬而导致的穿戴不适、胳膊活动不灵活,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在穿戴使用时的缓冲减振性能,避免因为过软而导致的缓冲减振性能差,所述软缓冲体和硬缓冲体均包括混合体和包裹在混合体外侧的软管。
所述的弹性缓冲体呈圆柱状结构,由于双层袖布的长度方向与胳膊的长度方向相同,利用所述弹性缓冲体的高度方向与双层袖布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可使弹性缓冲体极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所述的软管为封闭式的结构,采用封闭式的结构设计,从而防止混合体内的材料散落出,对使用者的皮肤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所述的空置部的面积占双层袖布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20%,这样能够确保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胳膊能够随意的转动,不会对老年人的运动造成影响。
所述的混合体由硅胶和胶粉的混合材料制成,利用硅胶和胶粉的弹性从而能够使混合体具备缓冲减振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生产制造成本低和防护性能好等优点,能防止或者减轻老年人胳膊受到伤害,从而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且不会对老年人的运动造成影响,灵活性较高,穿戴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I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管、混合体与双层袖布连接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缓冲保护型套袖,包括双层袖布1,所述双层袖布1的两端设有扎紧部1c,所述扎紧部1c内包裹有弹性扎紧绳3,所述双层袖布1围绕呈圆筒状,在穿戴时,可以撑开弹性扎紧绳3,从而将胳膊伸入到双层袖布1内并穿出,所述双层袖布1的外圆面上沿着双层袖布1的长度方向设有空置部1a,设置空置部1a能够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方便胳膊的转动,所述双层袖布1的外圆面上除空置部1a外为弹性缓冲区1b。
所述弹性缓冲区1b内沿着双层袖布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多排弹性缓冲体2,从而能够在胳膊受到振动冲击时,利用弹性缓冲体2自身的弹性缓冲性能实现对振动冲击力的耗散,以削弱对胳膊的损伤,且采用多排的结构布置,从而对胳膊起到全面的防护。
所述弹性缓冲体2包括软缓冲体203和硬缓冲体204,所述位于同排的软缓冲体203和硬缓冲体204相邻交替布置,利用这种软硬交替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因为弹性缓冲体2过硬而导致的穿戴不适、胳膊活动不灵活,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在穿戴使用时的缓冲减振性能,避免因为过软而导致的缓冲减振性能差,所述软缓冲体203和硬缓冲体204均包括混合体202和包裹在混合体202外侧的软管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茂俊,未经王茂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64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