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光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6544.0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9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蕴;时宇;黄江敏;陈曲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光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收光施工中使用的收光鞋。
背景技术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一道收光工序,混凝土收光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用抹子或抹面机进行反复的搓压过程。它可以消除混凝土表面缺陷,防止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另外浇筑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收浆工序中,都需要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面上作业、行走。一般施工人员直接穿套鞋进入,由于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套鞋容易在施工面上形成脚坑,明显增加工作量,甚至在行走时将新浇筑的混凝土内部钢筋踩压变形,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施工时,有的通过垫块支撑木板站在木板上作业。减小甚至避免了对施工面的影响,但是垫块、木板铺设耗费时间多,移动不便,而且在木板上施工人员活动不灵活劳动强度大以致工作效率低,限制了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施工人员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上收光作业时的压强,减轻施工操作对新建筑混凝土不利影响的,且结构简单、重量轻、韧性高、耐磨、穿脱方便的收光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收光鞋,包括底板、固定带;其中,
所述底板的面积为普通鞋子的2~5倍且上表面凸设有一U型鞋挡,所述U型鞋挡开口端延伸至所述底板边缘且宽度由底端向开口端渐宽,以适应不同施工人员的脚型,提升收光鞋的通用性;
所述底板上固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带的倒U型扣件,所述固定带两端设有卡扣,方便施工人员在穿上活脱下收光鞋时将所述固定带扣上或者取下;
所述固定带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卡扣之间的可伸缩弹性带,所述可伸缩弹性带的长度略长于所述U型鞋带的宽度,扣上扣件后,可以将收光鞋可靠地固定在施工人员的脚上,所述弹性带可以采用橡胶带制成,也可以采用有弹性的织物带等制作;
所述底板呈网格状分布有若干通孔,使得在施工过程中收光鞋底面不会积压空气,防止混凝土形成表面气泡或砂眼等缺陷。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型鞋挡从开口端向底端高度逐渐增高,以配合固定施工人员所穿鞋子的鞋底侧面至鞋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型鞋挡底端向上延伸的高度大于U型鞋挡侧面向上延伸的高度,即所述U型鞋挡底端的高度大于U型鞋挡侧面的高度,以配合鞋子样式结构,使得施工人员穿着时更方便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光鞋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制作,聚乙烯的密度大约只有铁的1/7.8,重量轻、韧性高、耐磨擦、无毒、无味还耐热、耐寒,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该底板底面侧边具有弧形圆角。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型鞋挡底端外侧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加强所述U型鞋挡底端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件对称分布在所述U型鞋挡两侧且与所述U型鞋挡为一体结构,所述底板在所述扣件自由端位置开设有沉孔且所述扣件自由端与所述底板表面对齐或者伸入所述沉孔内,方便将所述固定带扣紧稳定在所述扣件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型鞋挡一侧的扣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底板表面平齐,对称分布在所述U型鞋挡另一侧的扣件的自由端则伸入所述沉孔内;自由端伸入所述沉孔的扣件与所述底板表面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可以将所述固定带的一端牢靠地活动固定在该扣件内,而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可以很方便地扣进对称分布U型鞋挡另一侧的自由端与所述底板表面平齐的扣件或者从该扣件中取出,方便收光鞋的穿脱。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面积比普通鞋底大的多的网格状底板和U型鞋挡,能够在压力不变的前提下减小压强,大大减小施工人员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上进行收光作业的压强,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施工质量,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轻、韧性高、耐磨、穿脱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6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丝网印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