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电火花烧蚀损伤电极材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9357.8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华;张凯琪;张凯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华 |
主分类号: | H01T13/04 | 分类号: | H01T13/04;H01T13/46;H01T13/40;H01T13/4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电火花 损伤 电极 材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动力领域的电火花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电火花烧蚀损伤电极材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脉冲点火设计是,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势能电荷,组成的高压电流,经过高压导线到达火花塞高压放电极上,并在积累到一定能量时,高压点火电荷击穿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的空间,与接地电极点火电荷结合形成电火花,完成放电过程。依据这个理论:现有设计中,增加点火能量的时候就会加快电极烧蚀损害,想要提高点火能量就要提高电极的材质耐受性,以应对更加严重的电火花损害。而高额的电极材质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以及电极材质的耐受性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阻碍火花塞的点火能量的有效提高,成为提高发动机性能的设计上瓶颈。
如果解决了高压脉冲点火损伤点火电极材质的问题,加上现有的高压大能量点火成熟技术设备支持,发动机的燃烧就会有突破性的发展,超强的点火能量可以单独作为动力使用,又可以燃烧现在不可以燃烧的物质,极大扩展能源的使用范围和品种,对解决能源短缺将有巨大的意义,对现有的发动机格局产生质的变革。
本人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火花塞接地装置》(专利号:CN201020661865.X)专利中采用的低电阻接地电路,使得接地电阻产生微小的下降,同时,设计的单独接地电路使用含量99.9%以上,截面积在4平方毫米的金属铜的导体结构,保证了火花塞接地点火电荷快速移动。三年多时间,三百多台发动机实践中,发现了有悖现于现有发动机点火理论的现象。1、出现发动机点火系火花塞全部泡在水里,高压电路导线直接接触水,严重漏电的情况下,而发动机仍可以正常启动,并保持一定的动力驱动车辆行驶。2、使用造价廉价的火花塞,材质为一般金属物质,点火电极间隙调整到1.1毫米,火花塞点火能量明显加强(发动机表现动力提升5%,燃油消耗下降6%)。火花塞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使用的火花塞超过厂家规定期限10倍,点火能量长期保持稳定,察觉不到变化;电火花接触电极的材质表面,经过车辆10万公里的时间使用,未见明显烧蚀损伤。
分析两个现象:使用实用新型《火花塞接地装置(专利号申请号:CN201020661865 X)》专利的火花塞产生的现象:1泡在通常饮用的自来水下的火花塞,高压电导线同时裸露浸泡在水里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的启动车辆。依据现有的高压放电理论,放电过程中高压电荷受到两个电极空间电路断路阻碍,会迅速的通过电阻更低的自来水迅速释放,使得电压迅速降低,快速消失,不能形成放电极点火的电能,火花塞电极间不能形成电火花,不能启动发动机,更不要说发动机保持行驶动力。2使用的廉价的火花塞,电极随点火能量加强,烧蚀损害反而减轻,超过厂家规定期限10—20倍。依据现有的理论,高压点火能量的增加,会加重发动机火花塞电极的损害,减少使用寿命。怎么会反而损害减轻,使用寿命延长呢?这两个实例明显有悖于常理,而实践数据和现象表明,是现有高压点火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些现象两年前就引起了本人的注意,反复的查找原因,寻找发动机点火理论新的支撑点,从那开始怀疑现有发动机点火理论是否正确。而发动机点火系全部泡在水里,依然正常启动发动机现象的发现,更坚定本人的判断。使用实用新型《火花塞接地装置(专利号申请号:CN201020661865X)》专利的火花塞产生的两个实例,足以证明现有发动机点火设计理论一定存在问题,以上的实践完全推翻了现有发动机高压点火设计的指导原则。也为寻找新的点火理论找到了突破口,为新的点火设计方案提供了依据,为解决电极材质的烧蚀损害提供新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止电火花烧蚀损伤电极材质的装置。
一种防止电火花烧蚀损伤电极材质的装置,包括蓄电池、互感变压线圈、次级高压线圈、电极安装部、放电极、接地极、接地电路、高压导线、高压电能控制器,所述的蓄电池的正极通过高压电能控制器连接互感变压线圈,互感变压线圈的次级高压线圈通过高压导线连接到电极安装部,所述电极安装部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放电极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接地极,所述的放电极通过高压导线连接到次级高压线圈,所述的接地极通过接地电路连接到蓄电池的负极。
优选的,上述电极安装部上设有多个放电极和一个接地极,所述的接地极设置在中间,多个放电极以接地极为中心,分别设置在接地极的外围。
优选的,上述电极安装部上设有多个放电极和多个接地极,每个接地极的周围设有多个放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华,未经张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9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