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孔用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0391.7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7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10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机械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高精度光孔的精铰加工,涉及一种孔用铰刀。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制造领域,孔与轴的配合应用极其普遍,孔的精度一般为IT6~IT7级,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Ra1.6,其加工一般经过钻、扩、铰三道工序。对有同轴度及深度要求的孔来说,如图1所示,图1为有同轴度及深度要求的孔的加工示意图。
钻、扩为粗加工,一般较易实现。铰孔为精加工,要同时满足同轴度及深度要求难度较大。
有同轴度及深度要求的孔的加工,常因其加工精度等问题而难以实现。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数控机床加工来完成,孔的同轴度及深度通过人工找正后靠机床来保证,受机床精度及操作工技能水平影响,孔的同轴度及深度难以控制,加工质量不稳定,经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导向功能并可控制加工深度的孔用铰刀。将其安装在普通摇臂钻床或台钻上,来完成有同轴度及深度要求的孔的精铰加工,以满足可加工孔的同轴度及深度技术要求。该铰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孔用铰刀,包括铰刀本体,所述铰刀本体设有切削部,并在切削部的前端连接一长度可调整的导向轴,所述切削部的后端又连接一定距套,所述定距套与所述导向轴相连接,此外,在所述定距套的两侧设有调整垫片和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铰刀本体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连接所述定距套和调整垫片,且所述锁紧螺母紧固所述铰刀本体和定距套。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铰刀切削部的刃部与定距套之间设置有排屑槽。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锁紧螺母的横截面为六方形。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铰刀与导向轴的同轴度为所加工孔与导向孔同轴度的1/3,且在所述铰刀本体的前端设有端刃。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铰刀本体上设置调整垫片,通过调整垫片,从而限制铰刀与定距套轴向尺寸,保证了孔的加工深度,且设置锁紧螺母固定了定距套的轴向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定距套不产生轴向位移,本实用新型对设备要求不高,在普通摇臂钻或台钻上即可使用,装夹拆卸方便,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为有同轴度及深度要求的孔的加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孔用铰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导向功能深度可调的孔用铰刀,其主要包括:包括铰刀本体1,所述铰刀本体设有切削部,并在切削部的前端连接一长度可调整的导向轴,所述切削部的后端又连接一定距套3,所述定距套与所述导向轴相连接,此外,在所述定距套的两侧设有调整垫片2和锁紧螺母4。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铰刀本体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连接所述定距套和调整垫片,且所述锁紧螺母紧固所述铰刀本体和定距套。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铰刀切削部的刃部5与定距套之间设置有排屑槽。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锁紧螺母的横截面为六方形。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铰刀与导向轴的同轴度为所加工孔与导向孔同轴度的1/3,且在所述铰刀本体的前端设有端刃。
也就是说,本发明中,切削刃有两个:一个在外圆,形成所示切削部;一个在端面,端刃就是端面的切削刃。
其中,1.铰刀前端导向轴的尺寸精度应根据基础导向孔选取间隙配合,间隙一般在0.02~0.04。
如图2所示,尺寸L精度取所加工孔深精度的1/2,例如孔深要求10±0.06,则尺寸L=10±0.03。
此外,对于所加工零件孔径相同而孔深不同,可通过调整垫片来控制尺寸L,根据需要调整垫片可制作几组。
此外,铰刀与导向轴的同轴度选所加工孔与导向孔同轴度的1/3,铰刀前端必须带端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0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