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管板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1211.7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健;王德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民森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F28F9/14;F28F9/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交换的节能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生产中为了防止腐蚀和污染,以及满足工艺流程、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采用双管板换热器来解决。
在换热管端部有一块管板,称为外侧管板,也就是管程管板,兼作设备法兰,与换热管及管箱法兰相连接。在距换热管端部较近的位置还有一块管板,称为内侧管板,即壳程管板,与换热管及壳程相连接。外侧管板与内侧管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部分空间可以用一个短节跟外界隔离开,组成一个不承受压力的隔离腔;也可以是一个敞开的结构。
在如下情形时,换热器管程和壳程介质严格禁止混合,则常常采用双管板结构:①当管程和壳程二介质相混合后会引起严重腐蚀;②一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渗入到另一侧会引起严重后果;③当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两种介质会引起燃烧或爆炸;④当一种介质混入另一种介质时,引起催化剂中毒;⑤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会引起聚合或生成树脂状物质;⑥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会引起化学反应终止或限制;⑦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引起产品污染或产品质量下降。
外侧管板和内侧管板与换热管之间采用胀接或焊接,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垫片螺栓法兰接头密封泄露,还会出现管板上的换热管管口泄露,以及焊接裂纹等问题,从而影响换热器整体的合格率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筒体、管箱和换热管、筒体上开设有壳程介质进口、壳程介质出口、管程介质进口和管程介质出口,管箱内设置有分层隔板,筒体内侧安装有外侧管板和内侧管板,外侧管板与内侧管板之间形成积液腔,筒体内垂直于筒体轴线交错设有若干折流板,外侧管板和内侧管板之间的间距为50mm,换热管与内侧管板为胀接,换热管与外侧管板为胀焊连接,与内侧管板连接的换热管外表面设有锯齿状的胀接齿,胀接齿的凹槽与凸起长度比为7:5。
进一步地,外侧管板的上端部和内侧管板的上下端部均设有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外侧管板和内侧管板之间流道间距,改变加工工具的制造成本,节省加工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产品一次合格率高,提高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管与外侧管板、内侧管板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筒体,2.管箱,3.换热管,4.壳程介质进口,5.壳程介质出口,6.管程介质进口,7.管程介质出口,8.分层隔板,9.外侧管板,10.内侧管板,11.折流板,12.胀接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筒体1、管箱2和换热管3、筒体1上开设有壳程介质进口4、壳程介质出口5、管程介质进口6和管程介质出口7,管箱2内设置有分层隔板8,筒体1内侧安装有外侧管板9和内侧管板10,外侧管板9与内侧管板10之间形成积液腔,筒体1内垂直于筒体1轴线交错设有若干折流板11,外侧管板9和内侧管板10之间的间距为50mm,换热管3与内侧管板10为胀接,换热管3与外侧管板9为胀焊连接,与内侧管板10连接的换热管3外表面设有锯齿状的胀接齿12,胀接齿12的凹槽与凸起长度比为7:5。
外侧管板9的上端部和内侧管板10的上下端部均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用堵头密封,用于筒体1内压力过大时排气泄压。
外侧管板9和内侧管板10之间的间距为50mm,较通常的100mm间距大大缩小,有利于外侧管板9、内侧管板10与换热管3的胀接和密封。胀接齿12的凹槽与凸起长度比为7:5,保证良好的胀接效果,密封性能好。
通过改变外侧管板9和内侧管板10之间流道间距,改变加工工具(胀管器)的制造成本,节省加工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产品一次合格率能够达到99%以上,提高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民森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民森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1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随行电缆
- 下一篇:大直径超临界CO2干燥釜的快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