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湿热泵烘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1669.2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3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祥全 |
主分类号: | F26B21/04 | 分类号: | F26B21/04;F24H3/12;F25B4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热 烘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烘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热泵烘烤装置。
背景技术
烘干工序是许多物料深加工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例如烟草、玉米、槟榔等,烘烤装置是烘干工序必不可少的设备;现有的烘烤装置采用燃柴或燃煤为热源的还比较多,设备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能耗大,设备利用率低且空置率高,设备控制不精准,操作复杂且容易造成烘干质量不好,安全系数低,容易产生火灾,操作人工费用高,经济效益低。
为克服传统烘烤装置所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利用热泵来对物料进行加热烘烤的自动化装烘烤装置;然而,在实际的烘烤加工过程中,现有的自动化烘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例如:除湿效果差且升温较慢,一般情况下从30度升温至60度需要8各小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除湿热泵烘烤装置,该除湿热泵烘烤装置结构设计新颖、除湿效果好、升温快速且工作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除湿热泵烘烤装置,包括有中空密闭的烘烤箱体,烘烤箱体的内部装设有将烘烤箱体的内腔分隔成物料烘烤区以及除湿加热功能区的隔板,隔板开设有分别连通物料烘烤区与除湿加热功能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物料烘烤区装设有用于承放物料的摆放框架,除湿加热功能区装设有热泵组件以及空气除湿加热组件;
热泵组件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热交换器,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膨胀阀装设于蒸发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之间的制冷剂管道,热交换器装设于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管道;
空气除湿加热组件包括有回热器、与隔板的回风口连通的进风管以及朝隔板的送风口送风的风机,回热器的热侧入风口与进风管连接,回热器的热侧出风口以及回热器的冷侧入风口分别通过输风管道与蒸发器连接,风机的入风口以及回热器的冷侧出风口分别通过输风管道与冷凝器连接,风机的入风口与冷凝器之间的输风管道配装有辅助加热器。
其中,所述辅助加热器为半导体加热器。
其中,所述送风口设置在烘烤箱体的下部,回风口设置在烘烤箱体的上部,风扇吹风的方向为由上至下。
或者,所述送风口设置在烘烤箱体的上部,回风口设置在烘烤箱体的下部,风扇吹风的方向为由下至上。
其中,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之间的制冷剂管道配装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除湿热泵烘烤装置,其烘烤箱体的内腔由隔板分隔成物料烘烤区、除湿加热功能区,隔板开设送风口、回风口,物料烘烤区装设摆放框架,除湿加热功能区装设热泵组件、空气除湿加热组件;热泵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热交换器,空气除湿加热组件包括回热器、进风管、风机,回热器的热侧入风口与进风管连接,回热器的热侧出风口、冷侧入风口分别连接蒸发器,风机的入风口、回热器的冷侧出风口分别连接冷凝器,风机的入风口与冷凝器之间的输风管道配装辅助加热器。工作时,辅助加热器通电产生热量并对吹入至送风口空气进行加热处理,辅助加热器能够加速空气温度上升,进而达到快速升温的效果;在风机的驱动作用下,物料烘烤区内的湿热空气经由回风口而进入至进风管内,上述湿热空气依次经过回热器的热侧、蒸发器、回热器的冷侧、冷凝器、辅助加热器、风机以及隔板的送风口又回流至物料烘烤区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升温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除湿,即具有结构设计新颖、除湿效果好、升温快速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烘烤箱体 11——隔板
111——送风口 112——回风口
12——物料烘烤区 13——除湿加热功能区
14——风扇
2——摆放框架 3——热泵组件
31——压缩机 32——冷凝器
33——蒸发器 34——膨胀阀
35——热交换器 36——制冷剂管道
37——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祥全,未经陈祥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1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杆泵采油工艺管柱
- 下一篇:内部ECU控制的电子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