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歧管盖法兰及排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4027.8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伟;颜伟;欧阳彩云;陈亮;邹凯;张亚洲;陈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歧管 法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气领域,具体涉及排气歧管盖法兰及采用所述盖法兰的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结合图1、图2和图3,排气歧管2利用螺栓(未示出)附接到包括内燃机的发动机1的气缸盖1a的侧面。
排气歧管2包括:盖法兰20;薄壁内管(未示出),其包括多个内支管和连接到内支管的内集流管(未示出);厚壁外管3,其以使得内管的外周和外管3的内周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覆盖内管;以及密封垫片。
盖法兰20具有法兰主体部分2a,该法兰主体部分2a具有被固定到气缸盖1a的气缸盖安装面和通过焊接被固定到内管的废气上游端部分以及外管的废气上游端部分的面。多个废气流孔在与气缸盖1a中形成的排气口对准的位置处设置在法兰主体部分2a中。
内管位于外管3内部并且在图1中不能够看到。内管具有内集流管和四个内支管。内支管的废气上游端部分以与排气口的位置对准的方式通过焊接牢固地附接到盖法兰20。内支管的废气下游端部分连接到内集流管的废气上游端部分。内集流管的废气下游端部分从底面的一个位置向下弯曲。
外管3包括:外支管3a至3d,该外支管3a至3d以与内支管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从外侧覆盖四个内支管;外集流管3e,其以与内集流管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从外侧覆盖内集流管;和排气外管部3f,其以与内集流管的向下弯曲的废气下游端部分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从外侧覆盖内集流管的向下弯曲的废气下游端部分。密封垫片在若干位置处布置于外管3和内管之间以维持间隙。外支管3a至3d和/或内支管与支管部件对应,外集流管3e和/或内集流管与集流管部件对应。
在图2中,气缸盖安装面以阴影示出。盖法兰20具有:板状的法兰主体部分2a;部分21a至21d,该部分21a至21d位于法兰主体部分2a的一侧的,即位于具有附接到气缸盖1a的面的那一侧;以及部分25,该部分25位于法兰主体部分2a的另一侧的,即位于在法兰主体部分2a的附接到气缸盖1a的面的相反侧、具有附接到内管和外管3的面的那一侧。位于具有附接到气缸盖1a的气缸盖安装面的那一侧的部分21a至21d对应于在图2中以阴影表示的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部分21a至21d被构造成从法兰主体部分2a向气缸盖1a突出,使得在部分21a至21d和法兰主体部分2a之间存在台阶状的高度差。换言之,当沿着与图2所示的气缸盖安装面平行的方向观察时,部分21a至21d的气缸盖安装面布置在法兰主体部分2a的面的外侧。
如图2所示,气缸盖1a和位于法兰主体部分2a的气缸盖侧的面部分21a至21d之间的气缸盖安装面或接触面的面积(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远小于法兰主体部分2a的截面面积以及位于法兰主体部分2a的管侧的部分25的面积。在这里,法兰主体部分2a的截面面积是指板状的法兰主体部分2a的沿着与气缸盖安装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即图3中的水平面)截取的截面面积。位于气缸盖侧的部分21a至21d包括:围绕四个废气入孔22a至22d的外周的部分,该四个废气入孔22a至22d被形成为与设置于气缸盖1a的四个排气口对应;和围绕八个螺栓孔23a至23d的外周的部分,螺栓插过该八个螺栓孔23a至23d以将歧管安装到气缸盖1a。与各个排气口对应的螺栓孔23a、23b、23c、23d对关于联接排气口的中心的直线斜对角地定位。位于具有附接到气缸盖1a的面的那一侧的部分21a至21d被构造成与各排气口对应的独立的实体,并且相邻的部分21a至21d彼此不直接联接。
同时,法兰主体部分2a具有比其他部分21a至21d以及25的截面面积大的截面面积,三个通孔24a、24b和24c全部形成在四个废气入孔22a至22d的相邻的孔之间。设置通孔24a、24b和24c以进一步减小盖法兰20的与气缸盖1a接触的面的面积。
用于附接到内管和外管3的四个凹部在与排气口对应的位置形成在位于具有附接到内管和外管3的面的那一侧的部分25中。外管3和内管被配置成使得:废气上游端部分被插入这些凹部中,并且盖法兰20被焊接到外管3和内管。因此,位于管侧的部分25的面积小于法兰主体部分2a的截面面积,但是稍大于位于气缸盖侧的部分21a至21d的接触面面积。
利用如上所述构造的排气歧管2,从发动机1的气缸排放的废气离开气缸盖1a的排气口,通过法兰主体部分2a的废气入孔22a至22d,流入到内支管。流入到内支管的废气进入内集流管并且在从废气下游端部分向下排放之前合并成单一流路。当废气流过内管时,外管3用于抑制内管中的废气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4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电路板构造
- 下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废热回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