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5130.4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6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黄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美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1613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印刷线路板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针结构。
背景技术
在信息电子化产业快速发展今天,印刷线路板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印刷线路板层出不穷。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树脂板、陶瓷板,铝基板,无卤素板,硬板,软板,F4板,高密度板、高精度板、等等,不同的板材适用不的钻针。为了满足大部分的板材的需求,需要一种能满足多种线路板的钻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钻针结构,能兼顾钻针的刚性和屑丝的排出,满足多种线路板的钻孔要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钻针结构,包括钻柄部、钻刃部、与所述钻柄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钻刃部的端部设有钻芯,所述钻刃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条切屑排出沟,所述切屑排出沟由钻刃部的端部向连接部螺旋延伸,且切屑排出沟的深度随着朝向连接部的方向先变深后变浅。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屑排出沟的长度为10mm到10.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钻芯的心厚为0.15mm到0.21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钻芯的边刀宽为0.08mm到0.14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钻芯的边刀深为0.05mm到0.09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钻刃部的直径为1.24mm到1.25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钻柄部的直径为3.169mm到3.174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呈圆锥形,且其圆锥面与所述钻柄部的回转轴线成15°。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钻柄部、连接部和钻刃部的总长度为38mm到38.3mm。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采用切屑排出沟由钻刃部的端部向连接部螺旋延伸,且切屑排出沟的深度随着朝向连接部方向先变深后变浅,即切屑排出沟在钻刃部的外表面的深度不是固定地,增加了钻针结构的切屑排出沟的变化性,增加了容屑空间及排屑力,进而获得较佳的钻孔表现,并且提高钻头整体刚性强度的同时,也改善了钻针的排屑能力,能适应更多不同种类的线路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钻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钻刃(边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钻针刀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钻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包括钻柄部1、钻刃部2、与所述钻柄部1连接的连接部3,所述钻柄部1、钻刃部2和连接部3均固定连接在一起,组成钻针结构;所述钻刃部2的端部设有钻芯21,所述钻刃部2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条切屑排出沟22,所述切屑排出沟22由钻刃部2的端部向连接部3螺旋延伸,且切屑排出沟22的深度随着朝向连接部3的方向先变深后变浅。其中,切屑排出沟22主要起着排屑的作用,切屑排出沟22在钻刃部2的外表面的深度不是固定地,增加了钻针结构的切屑排出沟22的变化性,增加了容屑空间及排屑力,进而获得较佳的钻孔表现,并且提高钻头整体刚性强度的同时,也改善了钻针的排屑能力,能适应更多不同种类的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切屑排出沟22在钻刃部2的外表面的长度为10mm到10.5mm。
如图2所示,所述钻芯21的边刀宽B为0.08mm到0.14mm。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钻针刀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钻芯21的边刀深C为0.05mm到0.09mm;所述钻芯21的心厚D为0.15mm到0.21mm。
其中,所述钻刃部2的直径为1.24mm到1.25mm,所述钻柄部1的直径为3.169mm到3.174mm,所述钻刃部2、连接部3和钻柄部1总和的长度为38mm到38.3mm。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3呈圆锥形,且连接部3的圆锥面与所述钻柄部1的回转轴线形成的角度A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美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未经超美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5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