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6687.X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菌;董红波;骆顺东;丁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0 地板 有轨电车 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轨电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用铆接代替焊接的车体总成方式。
背景技术
目前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动车车体结构通常为耐候钢焊接、不锈钢焊接而成。焊接成一个整体的车体由于体积庞大,不方便运输。特别是当车体一个部件损坏时,由于车体是焊接成型的整体,因而不能任意更换损坏部件,这样增加了车辆运营维护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焊接是现在最为常用的工艺手段,但是焊接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动车车体作为整个电车的动力输出部位,必需具备良好的韧性、强度和塑性。但是,焊接之后的车体会有焊接的热影响区,由于热影响区的温度过高,会让该区组织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降低,使得整个车体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减少动车车体的使用年限。另外,由于钢的密度较大,由钢材组成的车体质量较大,会使得大部分能量都用来驱动车体和实现加减速,这样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全铆接结构的动车车体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及其组装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包括顶架1、侧墙2、底架3、端墙4、上铰组件5、司机室6,所述顶架1与侧墙2铆接,所述侧墙2与底架3铆接,所述端墙4与侧墙2、底架3铆接,所述司机室6与顶架1、底架3铆接, 所述上铰组件5与顶架1、端墙4铆接,所述动车车体后端通过上铰安装座5和浮车连接。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所述顶架1、侧墙2、底架3、端墙4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上铰组件5、司机室6为高碳钢材质。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2与端墙4、顶架1、底架3的接触面为铝、铝接触面,所述铝、铝接触面两面上依次涂有环氧底漆、密封胶;所述顶架1与司机室6、所述底架3与司机室6、所述上铰组件5与顶架1、所述上铰组件5与端墙4、所述端墙4与底架3的接触面为钢、铝接触面,所述钢、铝接触面上依次涂有绝缘底漆、绝缘面漆、密封胶。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所述绝缘底漆、环氧底漆、绝缘面漆的漆层厚度为30±5μm。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车,所述顶架1两侧位置制作成台阶形状,所述侧墙2的上部位置制作成台阶形状,顶架1与侧墙2的台阶状接触面配合,铆钉穿过顶架1和侧墙2实现铆接;所述侧墙2下部位置制作成台阶形状,所述底架3的上部位置制作成台阶形状,侧墙2与底架3的台阶状接触面配合,铆钉穿过侧墙2与底架3实现铆接;所述侧墙2的铆接位置制作成直角形状,所述端墙4的两侧位置制作成平面形状,侧墙2的直角形状接触面与端墙4的平面形状接触面配合,铆钉穿过侧墙2与端墙4实现铆接;所述端墙4的铆接位置制作成直角形状,所述底架3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形状,端墙4的直角形状接触面与底架(3)的平面形状接触面配合,铆钉穿过所述端墙4与底架3实现铆接;所述司机室6与顶架1的接触面设置平面形状接触面,铆钉穿过端墙司机室6与顶架1实现铆接;司机室6与底架3的接触面设置平面形状接触面,铆钉穿过端墙司机室6与底架3实现铆接;所述上铰组件5与顶架1、端墙4接触面设置为配合接触面,铆钉穿过上铰组件5与顶架1、端墙4实现铆接。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车体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部件之间采用铆接相连,使得各部件具有良好的生产独立性、维修通用性及互换性,在车体一个部件损坏时,可以仅将部件之间的铆钉破坏而不损坏相邻部件,任意更换损坏部件,降低了车辆运营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各部件可同步展开生产,并实现分别运输,在异地铆接组装。用铆接代替焊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由于铆接无热影响,不会降低整个车体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并可在总装前进行漆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车体除受力较大部件采用钢结构外,其余部件,如顶架、侧墙、底架、端墙均采用铝型材焊接结构,使得车体总重量较全钢结构大为减轻,达到了轻量化目的。而上铰组件、司机室为高碳钢材质设计为高强度碳钢材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疲劳要求和车体强度。由于减轻了动车车体重量,更有利于驱动车体和实现加减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6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