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器耐电弧烧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6872.9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疆;夏昌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H01H4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电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接触器耐电弧烧损结构。
背景技术
接触器的触头支持活动安装在躯壳中,通常在触头支持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置腔,容置腔中安装动触头,弹簧一端安装在动触头上,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的顶部。静触头固定安装在躯壳上,与动触头相对。接触器在工作时,通过动触头上下移动与静触头打开或闭合,使得工作电路接通或断开。
所述触头支持在通电线圈的吸引作用下运动,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打开或闭合,在打开或闭合瞬间产生电弧,电弧直接冲击容置腔的侧壁上,使得侧壁很快被融化变形或表面碳化,尤其是触头支持使用普通非耐高温塑料时,缩短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鉴于现有技术接触器所述缺陷,本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接触器耐电弧烧损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耐电弧烧损结构,以增强耐电弧烧损能力,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接触器耐电弧烧损结构,包括触头支持和躯壳,在触头支持上形成至少一个独立容置腔,容置腔的侧壁下端径向延伸形成加宽部;触头支持容置腔之间形成插槽,躯壳相应位置形成插板,该插板插入触头支持的插槽中,使触头支持活动安装在躯壳中,在插板与躯壳轴向连接处形成加厚部,且加厚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面。
进一步,还包括动触头、静触头和弹簧,动触头安装在容置腔中,弹簧一端安装在动触头上,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顶部;而静触头固定安装在躯壳上,与动触头相对;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产生电弧位置的侧壁下端径向延伸形成加宽部。
进一步,在静触头电弧产生位置前端形成引弧导角。
进一步,还包括罩盖,该罩盖安装在躯壳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容置腔的侧壁下端径向延伸形成加宽部,该加宽部设置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打开或闭合瞬间产生电弧位置,使得电弧由加宽部阻挡冷却,从而不会烧损容置腔,增强产品耐电弧烧损能力,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插板与躯壳轴向连接处形成加厚部,且加厚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加厚部将电弧拉动熄灭,且加厚部更耐电弧烧损,与触头支持加宽部形成多重、较完整的灭弧空间,起到多重灭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耐电弧烧损能力,延长产品寿命。
而且,在静触头电弧产生位置前端形成引弧导角,接触器的动触头打开和闭合时,在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可被静触头上的引弧导角结构拉动而利于熄灭,加速电弧的熄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图1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D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与静触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躯壳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触头支持1 容置腔11
侧壁111 加宽部112
插槽12 躯壳2
插板21 加厚部22
底座3 罩盖4
动触头5 静触头6
引弧导角61 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接触器耐电弧烧损结构,包括触头支持1和躯壳2。
在触头支持1上形成至少一个独立容置腔11,通常设置为多个独立容置腔11,容置腔11的侧壁111下端径向延伸形成加宽部112,如图5所示。
为进一步灭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罩盖4,该罩盖4安装在躯壳2上。如图1所示,触头支持1活动安装在躯壳2中,躯壳2安装在底座3上。
容置腔11之间形成插槽12,躯壳2相应位置形成插板21,插板21插入插槽12中,使触头支持1活动安装在躯壳2中,在插板21与躯壳2轴向连接处形成加厚部22,且加厚部22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动触头5、静触头6和弹簧7,动触头5安装在容置腔11中,弹簧7一端安装在动触头5上,另一端安装在容置腔11顶部;而静触头6固定安装在躯壳2上,与动触头5相对;在动触头5与静触头6接触产生电弧位置的侧壁下端径向延伸形成加宽部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6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