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8501.4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0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申;刘洪海;廖显明;邹勇;荣远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底板 泄水 封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施工工程逐渐向地下延伸,地下室越来越深,在基础底板标高低于所在区域水位标高时,受到地下水的浮力。结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底板上设置承压泄水井,防止所施工结构自重不足以抵抗地下水浮力时造成结构整体上浮。而设置于底板上的承压降水井会长期有地下水涌出,如果直接浇筑混凝土封堵,承压水会将混凝土冲毁。针对该技术难题,亟待提高一种有效的封堵装置以解决结构整体上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它包括可充气式橡胶圈、挡水钢板、固定钢环、导水管及止水阀门;所述可充气式橡胶圈在未充气的状态下的外径小于承压泄水井的内径,所述可充气式橡胶圈在充气状态下紧贴承压泄水井内壁,所述固定钢环固定于所述挡水钢板上,所述可充气式橡胶圈通过所述固定钢环固定于挡水钢板上,所述导水管用于使承压泄水井内的水排出,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挡水钢板,所述止水阀门设置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钢环与挡水钢板焊接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挡水钢板的中心。
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水钢板设置在承压泄水井的碎石层上,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混凝土内。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专用承压泄水井封堵装置,施工效率高,操作方便,封水效果好,后期影响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地下室底板承压泄水井封堵的技术难题,避免了承压泄水井浇筑混凝土时井内积水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改变,保证承压泄水井封堵的施工质量及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可充气式橡胶圈;2-挡水钢板;3-固定钢环;4-导水管;5-止水阀门;6-承压泄水井;7-碎石;8-垫层;9-底板混凝土;10-止水钢板;11-承压泄水井内混凝土;12-底板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底板承压泄水井的封堵装置,它包括可充气式橡胶圈1、挡水钢板2、固定钢环3、导水管4、止水阀门5。所述可充气式橡胶圈1通过固定钢环3固定于挡水钢板2上,其中固定钢环3满焊于挡水钢板2上。导水管4的一端焊接于挡水钢板2的中心,止水阀门5设置在导水管4的另一端。导水管4用于使承压泄水井6内的水排出。可充气式橡胶圈1在未充气的状态下可以自由放入承压泄水井6内,在充气状态下紧贴承压泄水井6内壁,使承压泄水井6内的水从导水管4排出。挡水钢板2设置在承压泄水井6的碎石层7上。导水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混凝土12内。
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承压泄水井6周围留设的施工缝处垫层8、混凝土底板9和止水钢板10表面清理干净,向承压泄水井6内回填碎石7至底板以下30cmm。在可充气式橡胶圈1未充气状态下将该封堵装置放置于承压泄水井6中,置于碎石层7上,给充气式橡胶圈1充气,使其紧贴承压泄水井6内壁,此时止水阀门5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承压泄水井6内的水由导水管4排出,浇筑承压泄水井内混凝土11,对承压泄水井内混凝土11进行养护,待强度及抗渗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关闭止水阀门5,浇筑该处底板混凝土12,完成底板承压泄水井6的封堵。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8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