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9713.4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苏汝标;刘杰;印文建;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N5/00 | 分类号: | F23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燃烧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燃烧器是是气化炉燃烧的重要设备,现有的燃烧设备无法对燃烧器内的火焰进行检测和控制,无法检测气化炉内的燃烧情况。现有的气化炉多半是人工控制,还没有自动控制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化炉,锅炉引风机,燃烧器;所述的气化炉与锅炉引风机相连;燃烧器的喷射端与气化炉相连,燃烧器内设有液化气点火器,燃烧器的燃气输入端与燃气风机相连通,燃烧器的空气输入端与鼓风机相连通;
还包括电眼一,电眼二,燃气调节阀,燃气阀一,压力开关一,燃气阀二;所述的液化气点火器上设有电眼一与电眼二用于检测火焰状态;燃烧器与燃气风机之间串联燃气调节阀、燃气阀一、压力开关一与燃气阀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CO检测仪,燃气放空阀,空气调节阀;所述的CO检测仪及燃气放空阀并联在燃气阀一与燃气风机之间;空气调节阀串联在燃烧器与鼓风机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的电眼一、电眼二、CO检测仪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PLC控制器控制燃烧器、燃气调节阀、燃气阀一、压力开关一、燃气阀二、燃气放空阀,空气调节阀。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方便快捷准确对燃烧器内的火焰喷射情况进行了监控,提高了气化炉的工作效率。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差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燃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化炉,锅炉引风机,燃烧器,电眼一2,电眼二3,燃气调节阀4,燃气阀一5,压力开关一6,燃气阀二7,CO检测仪8,燃气放空阀9,空气调节阀10。
气化炉与锅炉引风机相连;燃烧器的喷射端与气化炉相连,燃烧器内设有液化气点火器(1),燃烧器的燃气输入端与燃气风机相连通,燃烧器的空气输入端与鼓风机相连通;
液化气点火器1上设有电眼一2与电眼二3用于检测火焰状态;燃烧器与燃气风机之间串联燃气调节阀4、燃气阀一5、压力开关一6与燃气阀二7。
CO检测仪8及燃气放空阀9并联在燃气阀一5与燃气风机之间;空气调节阀10串联在燃烧器与鼓风机之间。
电眼一2、电眼二3、CO检测仪8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PLC控制器控制燃烧器、燃气调节阀4、燃气阀一5、压力开关一6、燃气阀二7、燃气放空阀9,空气调节阀10。
开机
启动PLC控制柜,将控制系统进入自动开机状态,开机与运行过程中的检测、判定均由PLC控制柜自动判定与执行。
、抽取煤气
在燃气阀一和燃气阀二都是在关闭、鼓风调节阀和煤气调节阀都是在1/3位置时(此位置由两只串联的行程开关控制、只有都是在设定的1/3位置时控制系统才有电),
按“启动”按钮启动鼓风机、锅炉风机运行30秒进行前吹扫;
自动启动煤气风机和液化气点火器到正常运行,打开煤气放空阀将初始气体放空;
液化气点火器处的红外线光敏开关给出着火信号。
、点火
待CO检测仪检测到CO浓度达到10%(目前是用时间继电器控制在“煤气风机”后一定时间间隔(目前设置的是8分钟)自动默认能够点火),给出“检测”信号;
检测的目的是检测燃气阀一和燃气阀二是否漏气。具体检测过程如下:
关闭煤气放空阀,打开检测燃气阀二3秒钟(目的:将检测室内的气体压力与大气平衡)再自动关闭“燃气阀二”在3秒钟内检测压力开关一是否升压动作(压力开关是否会从常开变成常闭),如动作,则说明燃气阀一漏气,关闭煤气风机和煤气放空阀,检修燃气阀一至不漏气(即压力一直在常开状态);重复上述动作启动、抽取煤气。
燃气阀一不漏气时,打开燃气阀一3秒再关闭燃气阀一,5秒内“压力开关1如有降压动作(即压力开关从常闭变常开状态),说明燃气阀二漏气,则关闭煤气风机和煤气放空阀,检修燃气阀二至不漏气(即压力1开关不降压动作、一直在常闭状态);重复上述动作启动、抽取煤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9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假虎刺酮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蓖麻天然抗菌营养染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