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0585.5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8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白国栋;秦少博;梁永龙;李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汽车上的发动机油底壳,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单板冲压类油底壳受限于材料、工艺、成本以及布置空间等影响,结构基本趋于方形且过度不平缓,导致其刚性较差,本体固有模态阶数较多,首阶约束模态频率低,以致在NVH模态上表现不尽人意,增加了发动机的噪音,即声品质没有得到改善。为解决此问题,当前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油底壳钢板材质以降低发动机噪音,材质通常为复合材料,但是,复合材质油底壳的制作工艺比较繁琐,加工难度系数较大,故油底壳的结构形状设计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现阶段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一般是拆解放油螺塞后,从本身油底壳的放油口进行排油,而放油口和油底壳本体连在一起且无面差,这就导致放油在终了阶段机油扩散到放油口周边,增大了机油滴落的面积,由于油底壳在汽车底盘中布置空间狭小,即相应的增大了滴落到汽车底盘其他零件上的风险,造成保养维护便捷性差,顾客抱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当中采用放油孔外端冲压或焊接凸台结构,此技术由于密封垫圈要压装在凸台上,造成凸台结构面积较大,机油还是能够扩散到凸台上进行滴落,所以此结构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存在:噪音大、加工困难、成本高、维护便携性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能够解决发动机噪音大、加工困难、成本高、维护便携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油底壳为一壳体结构,包括一密封端面和一出油口,所述油底壳为一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油底壳的上端面为所述密封端面,自所述密封端面到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呈圆滑过渡的收拢式结构,即所述油底壳是一种类似于“碗”状的壳体结构;所述油底壳的最低点位置处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相对于所述油底壳为一向外凸起状结构,所述出油口设在所述储油槽的最低点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油底壳左、右侧的外轮廓呈圆弧状或阶梯状结构,其前、后侧的外轮廓呈圆弧状或阶梯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阶梯状结构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所述储油槽的侧壁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进一步,所述储油槽的底面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面不平行。
进一步,所述油底壳上设有圆弧状滚压筋,所述滚压筋凹入所述油底壳的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整体呈“碗状”结构,即自其密封端面到其底部圆滑过渡呈收拢式结构,其结构过渡圆滑,即使采用成本较低的常用材料也能一次冲压成型,冲压时材料的流动性好,制作工艺简单,并能改善其自身的固有模态,使发动机3000Hz内阶数减少,改善发动机噪音方面的问题;油底壳最低点位置处储油槽的设置,并将出油口设在储油槽的最低点位置处,即将油底壳的放油区设在了油底壳的最低点,不仅能够减少放油时的残余油量,还能引导放油终了阶段的油滴走向,避免污染其他周边零部件,维护方便,且能保证机油的顺利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动机油底壳旋转180°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发动机油底壳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发动机油底壳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
1.油底壳本体,2.放油螺塞,3.左、右侧外轮廓,4.滚压筋,
5.前、后侧外轮廓,6.储油槽,7.密封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0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简易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