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沥青含量试验压力过滤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1465.7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8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健;梁楚;李晓琛;王元光;李明;赵君;王新祥;林百岑;覃钰;陈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3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侯莉 |
地址: | 510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沥青 含量 试验 压力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沥青含量试验压力过滤试验机。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与矿料级配是决定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优良与否的重要参数,一直以来被作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关键性指标,若不能准确检测出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则可能造成大批不合格混合料出厂,给沥青混合料路面造成质量隐患。因此,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试验又成为沥青路病害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沥青路面试验检测时,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的检测结果与初始设计经常存在较大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来自试验人员操作误差、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及试验仪器误差等。
现行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简称:《规程》)中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离心分离法),此法是当前沥青抽提试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溶剂(大多为氯化物或三氯乙烯、汽油和煤油等)将沥青从沥青混合料中溶解出来,通过混合料质量差来求算沥青含量,从而可以得到2个重要的参数:沥青含量和集料级配。
具体试验步骤为:将1000~1500g(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使用高限,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使用低限,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使用中限),将沥青混合料倒入离心分离器的料锅内,同时注入三氯乙烯,使溶剂浸没试样,浸泡30min;将已称重的圆环形滤纸置于分离器的边缘,加盖紧固;把溶剂回收瓶置于分离器出口,回收瓶上口应密封,防止溶剂散失;开动离心器,使盛有试样的离心器转速逐渐增至3000r/min,在离心作用下,被溶解的沥青与溶剂一起透过滤纸被甩出,待流出停止后停机,从上盖的孔中加入新溶剂,数量大体相同,稍停3~5min后,重复上述操作,如此反复直到流出的抽提液呈清澈的淡黄色为止,上述操作一般约需重复4~5次。
由于在离心作用下,有一部分矿粉会随着被溶解的沥青与溶剂一起透过滤纸被甩出,流入回收瓶中,为了确保试验的精度,必须将回收瓶溶液中的矿粉回收。对于回收瓶中沥青溶液里的矿粉,《规程》中推荐采用压力过滤器进行过滤回收。
但是,《规程》中并没有关于压力过滤器详细的要求与说明,压力过滤器作为一种辅助的试验仪器,市面上也没有销售,而试验仪器对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试验误差影响主要集中在回收液中含有矿粉质量上。因此,目前亟需一款性能良好的沥青含量试验压力过滤试验机,以提高沥青含量试验结果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性能好、过滤速度均匀、结构合理、试验精度高、操作方便、密封性好的新型沥青含量试验压力过滤试验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新型沥青含量试验压力过滤试验机,包括电控装置、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加压装置、用于盛装待过滤溶液的装液筒和用于过滤待过滤溶液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液筒和过滤装置分别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加压装置包括竖向的活塞筒和内置于活塞筒的活塞,活塞筒内位于活塞上方的上部空间通过恒压调压阀与外置的空气压缩机接通,所述活塞筒的下端口与装液筒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过滤装置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电控装置控制开启装液筒出液口并对活塞施加负压,将待过滤溶液抽入活塞筒中,再控制关闭装液筒出液口并对活塞施加正压,将待过滤溶液加压入过滤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加压装置的加压性能好,对待过滤溶液施加的压力稳定,可有效避免过滤时损坏过滤装置中的滤纸,将待过滤溶液通过活塞加压逐渐被输送至过滤装置中,可使过滤速度均匀,提高了试验精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密封性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塞筒为两个,所述活塞筒通过连接头上下对接连通,所述活塞为一对且分别位于两个活塞筒中,所述恒压调压阀通过两条气路分别连接两个活塞筒,其中一条气路为用于同时向两个活塞筒中加压的正压气路,该正压气路同时连接在两个活塞筒的上端且该连接部位分别处于各自活塞筒内活塞的上方,另一条气路为用于对下方的活塞筒抽气的负压气路,该负压气路连接在位于上方的活塞筒的下端且该连接部位处于下方活塞筒内活塞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1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