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管道的专用运管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3091.2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6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强;王为民;潘中奇;马志国;张铎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10 | 分类号: | B62B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04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管道 运输 专用 运管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衬修复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管道的专用运管车。
背景技术
大口径供水管道在运行一定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对供水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漏水严重时还可能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必须进行修补。在待修管道内穿插内衬薄壁不锈钢管或钢管,或将钢板卷制在管内进行焊接成形达到防渗漏的目的,是国内外常见的一种修复方法。但是由于不锈钢或钢管重量较大,要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内衬的不锈钢或钢管,存在一定难度,运输不方便。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⑴、国内外没有专门研制或生产在管道内部运输的车辆。
⑵、在管道直径为2m左右的管道内,通过改装机动车的方法,难以适应管道内部狭窄的空间,且管道内部情况复杂,容易产生事故。
因此,针对在管道直径为2m左右的管道内,需要运输内衬钢质管道的,需要专门根据管径等情况,来制造合适的运输车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的适合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管道的专用运管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管道的专用运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拉杆、橡胶圈以及横向转动轮,车体的一端安装竖直的拉杆,车体的底部四角位置安装车轮,车体上表面均布安装多个橡胶圈和多个横向转动轮,该车体是由多个弧形钢板和多根铁管相互焊接构成的弧形框架式结构。
而且,所述的弧形钢板纵向并排设置,铁管横向并排设置,铁管焊接在弧形钢板的上表面形成网格状框架结构。
而且,每个弧形钢板的弧度均与需要运输的内衬管相吻合,每个弧形钢板的厚度均为2cm,宽度均为10~20cm。
而且,所述的每个弧形钢板的上表面均每隔50cm焊接安装1个橡胶圈。
而且,每根铁管的长度均比需要运输的内衬管道长15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运管车采用多个铁管与多个弧形钢板焊接成一个整体式车体,该车体不但可以用于承受需要运输的管道的重量,而且车体小巧、占用空间小,使用后可以达到管道运输速度更快、更灵活,安全性能更高的效果。
2、本运管车制造灵活、取材容易,可根据运输管材的重量、管径、长度的不同,灵活调整运管车的长度以及橡胶圈数量等参数。
3、本运管车上所安装的横向转动轮,可以避免管子在运输过程中滑动损伤。
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简单合理、制作灵活容易、使用安全方便的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管道的专用运管车,使用本运管车能够加快在管道内部运输的速度、降低运输的成本、大大提高安全性和适应性、形成运输的流水作业、增加运输效率等,尤其适合在大口径供水管道修补工程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在大口径管道内运输管道的专用运管车,包括车体、拉杆1、橡胶圈5以及横向转动轮6,该车体是由多个弧形钢板4和多根铁管3相互焊接构成,弧形钢板纵向并排设置,铁管横向并排设置,铁管焊接在弧形钢板的上表面形成弧形网格状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中弧形钢板和铁管均为四个。每个弧形钢板的弧度均与需要运输的内衬管相吻合,每个弧形钢板的厚度均为2cm,宽度均为10~20cm,该宽度根据运输内衬管的重量确定,若重量较大,可增加宽度。每根铁管的长度均比需要运输的内衬管道长15cm。
车体的一端安装竖直的拉杆,即:该拉杆安装在最外端的一个弧形钢板上,起到方便运输的作用。车体底部的四角位置安装车轮2,如果需要运输的内衬管较长,也可以在车体中部的弧形钢板的下底面增加车轮。车体上表面均布安装多个橡胶圈,该橡胶圈的轴线与内衬管的轴线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橡胶圈为16个,每个弧形钢板的上表面均每隔50cm左右焊接安装1个橡胶圈,该橡胶圈的数量可根据车体长度进行增减。
在车体上表面还安装多个横向转动轮,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横向转动轮的轴线与内衬管的轴线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30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准泡
- 下一篇: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