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囊加强型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4476.0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7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兴志;刘宇芳;李国威;华君;周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临床麻醉和呼吸支持治疗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囊加强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实施临床麻醉、急救复苏、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使用的气管导管如果留置时间过长,往往会造成患者不适、呛咳、躁动等情况,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临床并发症。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产品是传统的单腔单气囊气管导管,但临床上使用时会碰到以下问题:1、单气囊气管导管如果留置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气管内壁压迫缺血,导致气管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气道狭窄;2、单气囊放气减压时不能防止口腔分泌物或者食道返流物进入气管和肺部;3、气管导管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性较大,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比较难以耐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多囊加强型气管导管,使用该气管导管能有效避免患者气管内壁同一位置处长时间受压迫的情况,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囊加强型气管导管,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外壁末端处设有第一套囊、第二套囊,在所述第一套囊外层贴合设有注药囊,所述注药囊上均布有渗液孔;在导管主体管壁中埋设有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及注药导管,其中第一充气管末端连通第一套囊,第二充气管末端连通第二套囊,注药导管末端连通注药囊;所述第一充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一指示球囊,并在第一指示球囊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充气阀,在第二充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有第二指示球囊,并在第二指示球囊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充气阀,在注药导管的前端连接注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管体中均布设有弹簧钢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主体设有导管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注药导管三者沿导管主体表面均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气囊设计,可交替使用,使得临床应用时可避免气管粘膜长时间受压导致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在本产品中还设有注药囊,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呼吸支持的患者,可在注药口打入局部麻醉药,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度和舒适度;同时双气囊设计更有利于防止患者返流误吸;气管导管内的钢圈可保证导管形状,防止气管导管受压变形或打折,影响患者正常通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注药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包括导管主体1、导管接头2、第一套囊3、第二套囊4、第一充气管5、第二充气管6、第一指示球囊7、第一充气阀8、第二指示球囊9、第二充气阀10、注药囊11、注药导管12、注药口13、弹簧钢丝14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囊加强型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在导管主体1外壁处设有第一套囊3、第二套囊4,第一套囊3、第二套囊4沿导管主体1外壁依次排布,且第二套囊4外端距离导管主体1出口处的距离为1~1.5cm;在所述第一套囊3外层贴合设有注药囊11,在注药囊11上均布有渗液孔;在导管主体1管壁中埋设有第一充气管5、第二充气管6及注药导管12,其中第一充气管5末端连通第一套囊3,第一充气管5前部从导管主体1中伸出,并在第一充气管5的前端连接第一指示球囊7,在第一指示球囊7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充气阀8;第二充气管6的前部从导管主体1中伸出,并在第二充气管6的前端连接第二指示球囊9,在第二指示球囊9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充气阀10;注药导管12前端同样从导管主体1中伸出,在注药导管12的前端连接注药口13。
导管主体1上从进口端到出口端的管体上均布设有弹簧钢丝14,通过加设的弹簧钢丝14可以保证导管形状,防止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管体发生打折现象,影响患者正常通气。
导管主体1设有导管接头2,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通过导管接头2连接麻醉剂或呼吸机。
第一充气管5、第二充气管6、注药导管12三者沿导管主体1表面均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4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