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自动聚拢的棒材收集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5131.7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7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高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自动 聚拢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流设备,尤其是一种可实现自动聚拢的棒材收集槽。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经处理后的棒状钢材在经加工后需暂时存放与收集槽中,达到一定数量后经由工作人员将其聚拢成束,并对其套链以便于其后续运输。然而,由于传统的收集槽往往规格固定,且其底部面积较大,棒状钢材在落入收集槽后即会散落,难以堆积成型,对于小尺寸钢材则更亦发生钢材朝向的絮乱。传统方案中,需要设置多个工作人员对收集槽内的钢材进行整理,并对其套链,然而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由于刚完成加工的钢材温度高达600℃,尤其多个钢材堆放时不易于散热,在冷却不及时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处理时往往会发送烫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棒材收集槽,其可以使得落入其中的棒材自动聚拢成束,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套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聚拢的棒材收集槽,其包括有U形外槽体,所述U形外槽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U形内槽板,所述U形外槽体与U形内槽板均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在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延伸的底端面,且U形内槽板的前端面、后端面,分别沿U形外槽体的前端面、后端面进行延伸;所述U形内槽板的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端部均采用锥形结构,U形内槽板底端面采用半圆曲面;所述U形内槽板与U形外槽体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外槽体的底端部中,U形内槽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由两块彼此相对的锥形板构成,其分别设置在U形内槽板的两侧,且平行于U形内槽板的侧端面;所述锥形板,以及U形内槽板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螺孔。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在固定底座与U形内槽板之间设置螺栓实现其螺纹连接,从而确保U形内槽板与U形外槽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由于U形内槽板中,底端部直接受棒材施加压力,故而在底端部与U形内槽板发生连接的固定底座,可对U形内槽板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压力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外槽体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中设置有多组挡块,每组挡块由两个彼此相对的挡块构成,两个挡块的向对面均与U形外槽体的侧端面平行;每组挡块中,两个挡块之间的距离与U形内槽板的厚度相对。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挡块对U形内槽板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棒材散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外槽体中,每一个U形内槽板均对应设置有两组挡块,其分别位于U形内槽板中,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端部位置。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U形内槽板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同时受挡块支撑,从而最大程度的确保U形内槽板的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内槽板包括两个边缘U形内槽板,其分别位于U形外槽体的侧端面近端部位置;边缘U形内槽板之间设置有至少1个内部U形内槽板;相邻两个U形内槽板之间的距离相等。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通过边缘U形内槽板对棒材进行支撑与聚拢,并通过内部U形内槽板对其进行辅助,从而使得棒材的存放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内槽体中,其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相对面均包括有下落面与聚拢面,U形内槽体前端面与后端面中的聚拢面分别连接至底端面的两侧;所述下落面和聚拢面均与水平面形成非直角夹角,其中,下落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处锐角,小于聚拢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处锐角,下落面与聚拢面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倒角。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棒材落入U形内槽板时,通过下落面的平缓设计使得棒材得以缓冲,避免其损害,并通过聚拢面使得棒材聚拢成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后续操作;平滑区与下落面之间的倒角设计可确保棒材通过时不会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内槽体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中,下落面与水平面所成锐角的范围为25至40°,聚拢面与水平面所成锐角的范围为60至75°。采用上述设计,其可确保棒材在下落面内保持平稳滑落,并可在聚拢区内聚拢成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内槽体中,前端面中下落面与聚拢面的高度和小于后端面中聚拢面的高度。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避免棒材落入U形内槽板后回弹至U形内槽板外部,从而确保棒材在U形内槽板内部的稳定存放。
上述可实现自动聚拢的棒材收集槽,其可通过U形内槽板,使得棒材落入U形外槽体时,沿设置在其内部的U形内槽板的前端面落入U形内槽板底端部,由于U形内槽板底端部采用半圆曲面,故而棒材可在其底端部内聚拢成束,从而可直接对其进行套链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5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