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现场手持数字电缆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6394.X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伟;蒋光明;李如意;张公泉;邹明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现场 手持 数字 电缆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情测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现场手持数字电缆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市场上现有的数字粮情测控系统多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1-wire式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粮仓内的多点温度进行实时采集。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稳定可靠等优点,允许用户在一条数据线上挂接数十乃至上百个传感器,易于设计大规模的单总线式温度检测装置。
在单总线多点测温电缆应用中,可利用DS18B20内部特定、唯一的64位序列号实现对某一个传感器周边温度值的准确、实时采集,但如何把每个温度信息和传感器实际所在电缆中的物理位置对应起来,则较为困难。目前的经典解决方法是采用DS18B20内部两个字节的EEPROM存储单元标记每个传感器在单总线测温电缆上的位置信息,并在测温电缆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记的位置信息依次装配传感器。这种处理方法最为灵活,测温系统的主控模块只需在第一次使用前搜索出挂接在当前总线上的所有传感器并按照位置信息对传感器序列号进行排序、存储即可,实现方式简单,测控程序通用性好。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标记在DS18B20温度传感器内部两个EEPROM单元TH和TL字节中的位置信息可能因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变化,进而导致 测温装置在定期更新传感器位置信息时失败、无法完成温度信息的准确采集。此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找到出错电缆、确定出错传感器位置并对其重新写入正确的位置信息。但如果采用接触式方法逐根电缆排查问题,对于装配了数百根测温电缆、上千个传感器的粮仓现场来说,则会变得难以实现,耗时太久。
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出错电缆及传感器位置,并且以非接触方式完成位置信息更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测温系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数字测温电缆检测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无线现场手持数字电缆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能够被进一步集成、功耗低、成本低、功能稳定可靠,具有现场快速检测、诊断及在线纠错等优势,便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线现场手持数字电缆检测系统,它包括无线手持现场数字电缆检测装置和若干现场测控装置,所述无线手持现场数字电缆检测装置由中央处理器、无线收发模块A、打印模块、存储模块、时钟模块、键盘和显示模块及数字电缆检测装置电源模块等组成,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打印模块、存储模块、时钟模块、键盘和显示模块、数字电缆检测装置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同时通过数据线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所述现场测控装置由测控处理器、无线收发模块B、数据采集模块及测控装置电源模块组成;所述测控处理器通过数据线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同时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 测控装置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手持现场数字电缆检测装置通过局域网分别与若干现场测控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电缆检测装置电源模块为可充电的锂电池组件,该锂电池组件的壳体上设置有能显示充电状态的LED指示灯;所述测控装置电源模块采用开关电源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收发模块A和无线收发模块B均采用型号为Power UTC-4432的无线透明传输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测控处理器均为AVR系列单片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线现场手持数字电缆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能够被进一步集成、功耗低、成本低、功能稳定可靠,具有现场快速检测、诊断及在线纠错等优势,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无线手持现场数字电缆检测装置;11、打印模块;12、存储模块;13、时钟模块;14、键盘和显示模块;15、数字电缆检测装置电源模块;16、中央处理器;17、无线收发模块A;2、现场测控装置;21、无线收发模块B;22、测控处理器;23、数据采集模块;24、测控装置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63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伺服增压缸
- 下一篇:具有雷击录波功能的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