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口板组件及具有该封口板组件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8376.5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0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方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钟胜光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口 组件 具有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口板组件及具有该封口板组件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一般包括金属外壳、封口板组件、封栓、护板、引线、以及密封在由该金属外壳和封口板组件形成的密闭腔内的电极组及浸润在该电极组中的电解液,电极组由正极板、隔膜、负极板卷绕或层叠而成。其装配工艺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将正极板与负极板介由隔膜卷绕成电极组,再将该电极组插入金属外壳内,然后放入护板,经过焊接将电极组的正、负极板经由正、负极引线与封口板组件的不同部位连接,然后将封口板组件焊接在金属外壳上,从设于封口板组件上的注液孔注入电解液后,通过焊接封栓将注液孔密封,即成为完整的电池。
其中封口板组件的构成最复杂,由多个部品组成,一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兼作电极端子的铆钉、上部绝缘片、盖板、下部绝缘片和垫片,铆钉贯穿于上部绝缘片、盖板、下部绝缘片和垫片的贯通孔并将这些部件铆接在一起。金属制的盖板以及电池壳与电池的正极板相连,铆钉介由垫片与负极板相连,上部绝缘片将铆钉与盖板绝缘,下部绝缘片将垫片与盖板绝缘,从而形成盖板上除了作为负极端子的铆钉以外、其他部位均为正极的形态。
其中,垫片为长条状的金属部件,其作用主要是给负极引线提供焊接位置从而使负极与铆钉电导通。为了具备充分的焊接面积,垫片必须具备一定的长度。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封口板组件1的示意图。如图1(A)的俯视图所示,在盖板2的中央部的贯通孔中露出铆钉7,盖板2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安全阀3,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注液孔4。通常,如图1(B)的侧视图所示,垫片5以及位于其上方的下部绝缘片6的长度均远远短于盖板2的长度,且垫片5的端部5b不超过盖板2上设置安全阀3的位置,因此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可以顺利地通过安全阀3向外部排出。但是,随着电池小型化的进展,封口板组件的尺寸也越来越小,有时其幅宽会低于35mm。另一方面,垫片必须具备可供引线点焊的长度,其长度缩短存在界限。因此,有时会产生下述问题:当将垫片5组装到封口板组件1中之后,如图2所示,垫片5的一个端部5b延伸至安全阀3的下方,挡住安全阀3的气体排出口。因此,在电池内部出现发热等异常并产生气体时,安全阀有时无法正常打开、或打开后因垫片5b遮挡气流使其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电池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发烟发火等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口板组件和具有该封口板组件的电池,所述封口板组件即使进行了小型化,通过在垫片上设置一种排气机构,也能确保在电池发生异常时,产生的气体能够不被垫片阻碍,通过该排气机构而达到安全阀,在达到开阀压力时安全阀能够顺利开阀,必要时垫片能够瞬间折断,由此避免电池引起发烟发火等不良情况,解决了垫片可能堵塞安全阀的开口的问题,能够提供安全性良好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封口板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铆钉、上部绝缘片、盖板、下部绝缘片和垫片,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垫片为长条状的金属部件,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设有贯通孔,所述铆钉贯穿该贯通孔并铆接在所述垫片上,电池的负极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垫片上从而与所述铆钉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排气机构,该排气机构位于所述安全阀的下方。
优选所述排气机构为位于所述安全阀的开口正下方的1个以上的圆形或方形的开孔。
优选所述开孔为1个,所述开孔的孔径为所述垫片的宽度的一半以上。
优选所述下部绝缘片在所述开孔的正上方设置有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开孔的孔径。
优选所述排气机构为沿所述垫片的宽度方向形成的凹槽。
优选所述凹槽的槽宽为0.5~2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垫片的厚度的1/3~2/3。
优选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安全阀的靠近铆钉侧的开口边缘的下方。
优选所述排气机构为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的两侧,靠近铆钉侧的垫片厚度大于靠近安全阀侧的垫片厚度。
优选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安全阀的靠近铆钉侧的开口边缘的下方。
优选所述靠近安全阀侧的垫片厚度为所述靠近铆钉侧的垫片厚度的一半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封口板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封口板组件的示意图。(A)为俯视图,(B)为侧视剖面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化的封口板组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3现有技术的封口板组件中的垫片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8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