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钩针床运动控制凸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8694.1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谈良春;钱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龙春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08 | 分类号: | D04B27/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针 运动 控制 凸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经编机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梳栉经编机的钩针床运动控制凸轮。
背景技术
对于钩针经编机而言,其织针使用的是钩针,钩针的成圈运动依靠与主轴联动的钩针床凸轮控制传动,而现有的钩针床凸轮结构不合理,凸轮控制曲面弧度陡峭,运动段分布不合理,且现有的凸轮依靠其外周面控制,以外周面控制需要多个凸轮组合共同作用,结构复杂,在凸轮控制传动中,产生的冲击大,易磨损,且控制传动速度低,大大降低了机器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不适应高速传动控制,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以内循环控制曲面为主导控制曲面并结合外运动循环曲面控制传动的钩针床运动控制凸轮,本凸轮的控制曲面缓和,运动段分布细致合理,凸轮形状规整,尺寸跨度小,控制传动的冲击小,磨损小,传动平稳,控制传动速度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钩针床运动控制凸轮,包括轮盘、与轮盘一体的轴颈,轴颈轴心处设有连接凸轮轴的轴孔,轴孔壁设有开口槽,轴颈与凸轮轴之间以紧固螺钉紧固且轴颈与开口槽相垂直方向上设有紧固螺钉安装孔,轮盘外周面为外运动循环曲面,轮盘相对于轴颈的另一面设有内运动循环曲面,所述内运动循环曲面和外运动循环曲面共轭,均由快速上升运动段、第一慢速上升段、上升停顿段、停顿阶 段、第一慢速下降段、快速下降段、第二慢速下降段、第二慢速上升段构成,内运动循环曲面为控制钩针床循环运动的主导曲面。
所述外运动循环曲面与内运动循环曲面,以轴颈端面为基面,轴孔轴心为基点,247°分度线为起始0°分度线,按逆时针方向在23°至68°之间为所述快速上升段,68°至153°之间为所述第一慢速上升段,153°至196°之间为所述上升停顿段,196°至242°之间为所述停顿阶段,242°至275°之间为所述第一慢速下降段,275°至304°之间为所述快速下降段,304°至332°之间为所述第二慢速下降段,332°至360°、0°至23°之间为所述第二慢速上升段,196°分度线处为钩针床运动控制凸轮最低点,332°分度线处为钩针床运动控制凸轮最高点。
所述外运动循环曲面,以其同一母圆为基准的,外运动循环曲面在196°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0mm,153°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0mm,68°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4mm,23°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2.5mm,0°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6.2mm,332°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6.5mm,304°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2.5mm,275°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4mm,242°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0mm,所述内运动循环曲面,以其同一母圆为基准的,内运动循环曲面在196°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0mm,153°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0mm,68°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4.5mm,23°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4.8mm,0°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7.4mm,332°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7.3mm,304°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12.3mm,275°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4.5mm,242°分度线处对应钩针床的升程值为 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凸轮的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共轭,以内运动循环曲面为主导控制曲面,结合外运动循环控制曲面,冲动部件直接与凸轮的内、外控制曲面接触,且接触紧密,双控曲面共轭控制,较之以现有的以外周面且多个凸轮组合控制传动,本凸轮的构件少,整体结构简单,且凸轮控制曲面的弧度渐变,运动段分布细致缓和,形状规整,在控制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小,磨损小,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尺寸跨度小,控制传动更加的平缓,结合紧密,控制传动的速度快,适用于高速运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为轮盘,1.1为外运动循环曲面,1.11为快速上升段,1.12为第一慢速上升段,1.13为上升停顿段,1.14为停顿阶段,1.15为第一慢速下降段,1.16为快速下降段,1.17为第二慢速下降段,1.18为第二慢速上升段,1.2为内运动循环曲面,2为轴颈,2.1为轴孔,3为开口槽,4为紧固螺钉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龙春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龙春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8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耕机控制手把
- 下一篇:用于安装在扶手杆上的离合操控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