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顶架型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8838.3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忠斌;陈君;蔡明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顶架型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护顶架型材结构。
背景技术
叉车是现在人们常用的搬运车辆之一,是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为了保证叉车驾驶员的安全,在驾驶座位的上方会安装护顶架。护顶架是由型材折弯而制成。市场上护顶架型材大多为截面呈圆形、方形或蝶形的管材,外形简单,截面尺寸小,弯制时折弯角度R大,折弯后型材变形量偏大,强度较低,直接影响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顶架型材结构,其折弯后型材变形量小,强度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护顶架型材结构,包括四个面,即上平面、下平面、侧平面和侧弧面,上平面和下平面平行,侧平面位于上平面和下平面的一侧并垂直于上平面和下平面,侧弧面位于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另一侧,四个面围成管状型材,管状型材截面为封闭环。
所述上平面的宽度比下平面宽。
所述四个面的相邻面之间形成过渡圆角。
所述上平面的宽度为27毫米,下平面的宽度为40毫米,侧平面的宽度为120毫米,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为460毫米,四个面的相邻面之间过渡圆角的半径为5毫米,四个面的厚度为3毫米。
所述上平面的宽度为27毫米,下平面的宽度为40毫米,侧平面的宽度为65毫米,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为140毫米,四个面的相邻面之间过渡圆角的半径为8毫米,四个面的厚度为3毫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型结构,使得型材截面尺寸增大,弯制时折弯角度R相对较小,可大大降低折弯过程中侧平面及异型侧弧面在折弯处产生变形及折皱,折弯后型材变形量,强度更高,护顶架的安全性也更高。同时,外形简单,美观,易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弯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弯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折弯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折弯后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型材10,上平面1,下平面2,侧平面3,侧弧面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护顶架型材10结构,包括四个面,即上平面1、下平面2、侧平面3和侧弧面4。上平面1和下平面2平行,侧平面3位于上平面1和下平面2的内侧,并且侧平面3垂直于上平面1和下平面2,侧弧面4位于上平面1和下平面2的外侧。四个面围成管状型材,管状型材截面为封闭环。其中,优化设计是上平面1的宽度比下平面2宽。四个面的相邻面之间形成过渡圆角β。
如图1至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一,上平面1的宽度为27毫米,下平面2的宽度为40毫米,侧平面3的宽度为120毫米,侧弧面4的曲率半径R1为460毫米,使型材外形美观,四个面的相邻面之间过渡圆角β的半径R2为5毫米,四个面的厚度d为3毫米。另外,在弯制护顶架时,在设计上精确控制折弯角度R,也可降低变形及折皱。根据机械设计规范中,当理论计算R>2D时(D为侧平面3的宽度),折弯角度R处的表面不会产生变形及褶皱。D为实际设计时的数据,根据D可算出R。本实施例中,D取120mm,因此R>240mm都符合需求。R值太大,外形不够美观,此实施例取R为300mm,既美观又易加工,不容易变形。在折弯工艺上,还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及折弯模具,使得长条形的大截面管折弯后少变形及折皱。
如图4至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二,上平面1的宽度为27毫米,下平面2的宽度为40毫米,侧平面3的宽度为65毫米,侧弧面4的曲率半径R1为140毫米,四个面的相邻面之间圆角过渡β的半径R2为8毫米,四个面的厚度d为3毫米。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未经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8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可称重电动搬运车
- 下一篇:一种可称重的电动堆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