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线束隔热的线束隔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9604.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唐龙;周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F02B77/11;B32B15/04;B32B1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朱本利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发动机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线束隔热的线束隔热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发动机本体附近温度很高。为保护线束不被高温损伤,靠近发动机本体的线束分支需使用隔热性能较好的线束外装材料进行保护。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隔热使用的隔热材料为银色波纹管,其成本高昂,采购周期长。
中国专利201220585820.8公开了一种线束系统,其包括橡胶护套、硬质支架和软质导向槽,橡胶护套镶嵌在硬质支架的内端面上,软质导向槽罩在硬质支架的外端面上,硬质支架和软质导向槽之间通过卡扣结构相连,硬质支架和软质导向槽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紧固件安装孔。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同样为成本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发动机线束隔热管技术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发动机线束隔热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线束隔热的线束隔热管,其包括:
用于容纳发动机线束及对发动机线束进行导向的波纹管;
隔热层,其套在波纹管之外;隔热层包括用于隔热的铝箔层、用于支撑的骨架层、以及用于将铝箔层和骨架层粘合的油胶层。
本实用新型中,波纹管和隔热层均为管状,其径向边缘是指其沿长度方向的边缘,而非两端的边缘。其径向边缘闭合,则形成封闭管状,侧面没有开口;径向边缘不闭合,则形成不封闭管状,侧面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线束包括电源线、信号线等。
本实用新型中,波纹管优选为径向边缘不闭合的波纹管,这样可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隔热层中,铝箔层为外层,油胶层为中层,骨架层为内层。
本实用新型中,铝箔层的耐热老化性能优良,其作用为反射热辐射,以及进行隔热。油胶层的作用是将铝箔层和骨架层粘合在一起。骨架层可以采用具有支撑作用的材料,对铝箔层起支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骨架层包括玻纤层与硅胶层,玻纤层贴近油胶层。玻纤层为玻璃纤维织物层,其物理结构特性优良,适于作为骨架支撑。硅胶层用于防止玻璃纤维溢出,保证安全。在制作过程中,硅胶层会部分渗入玻纤层中。
本实用新型中,波纹管、铝箔、油胶、玻纤、硅胶均为成本低的材料,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线束隔热管不仅具备足够的隔热性能,而且成本低廉。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隔热层的径向边缘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隔热层的径向边缘相互粘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隔热层的径向边缘相互缝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隔热层的径向边缘通过芳纶线相互缝合。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方式,例如钉合或者扣合等,以实现径向边缘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线束隔热管进一步包括用于限制隔热层与波纹管相对运动的限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限位件包括套在隔热层之外的多个扎带,多个扎带间隔分布扎带,通过设置扎带,可以将隔热层固定在波纹管上,同时减少占用空间。
扎带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时方式,铝箔层厚度为0.015-0.02毫米,油胶层和骨架层总厚度为0.40-0.44毫米,采用如上厚度的隔热层,可以提高隔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用波纹管容纳发动机线束及对发动机线束进行导向,隔热层中的铝箔层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本实用新型中,波纹管制造成本低廉,并且铝箔等均为成本低的材料,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线束隔热管相比于现行的隔热技术降低了成本,同时不损失隔热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发动机线束隔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发动机线束隔热管的隔热层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线束隔热的线束隔热管,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隔热管包括:波纹管、隔热层2、多个扎带(图中未示)。
其中,波纹管1用于容纳发动机线束,并对发动机线束进行导向,其径向边缘不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9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缘电缆预绝缘自动对接管
- 下一篇:新型并排多用快装线管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