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鲟鱼临时标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9969.3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明;郭柏福;田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鲟鱼 临时 标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鲟鱼临时标记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鲟鱼养殖、科研中,需要定期对鲟鱼个体进行健康体检、生物学指标检查等操作,这些工作通常在同一养殖池中进行,尤其在鲟鱼成鱼和亲鱼养殖、研究中,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常常需要进行临时标记以区分同一养殖池中已检查和未检查的鲟鱼个体,并且在短期的工作结束后,需要拆取标记物,消除标记物对鲟鱼活动产生的影响。而目前的鱼类体外标记方法如挂牌标记、荧光标记等方法的标记物通常是永久性的固定于鱼体之上,取下或消除困难。因此,不适用于鱼类短时间的临时标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鲟鱼临时标记装置,可以解决在鲟鱼检查、研究等工作中需对鲟鱼个体或群体临时标记的问题,保证了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制作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鲟鱼临时标记装置,粘扣带与鲟鱼尾柄处相配合,粘扣带由公带和母带缝合制成,公带背面固定安装有金属小环,金属小环上安装有悬挂组件。
悬挂组件由连接绳和系于连接绳一端的彩色空心小塑料球组成。
悬挂组件还可以为拴系于金属小环上的彩色布条。
粘扣带长15~20cm,宽3~5cm。
彩色空心小塑料球的直径为2~3cm。
彩色布条宽2~3 cm、长8~10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鲟鱼临时标记装置,通过将粘扣带缠绕在鲟鱼尾柄处,通过公、母面固定粘扣带,实现对鲟鱼个体或群体进行临时标记和识别(1~5天的临时标记),可以解决在鲟鱼检查、研究等工作中需对鲟鱼个体或群体临时标记的问题,保证了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制作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鲟鱼临时标记装置,粘扣带1与鲟鱼尾柄3处相配合,粘扣带1由公带11和母带12缝合制成,金属小环2通过棉线缝合固定在公带11背面,金属小环2上安装有悬挂组件。
悬挂组件由连接绳4和系于连接绳一端的彩色空心小塑料球5组成。
粘扣带1长15~20cm,宽3~5cm。
彩色空心小塑料球5的直径为2~3cm。
金属小环2的直径为2c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通过将粘扣带1缠绕在鲟鱼尾柄3处,通过公、母带固定粘扣带1,实现对鲟鱼个体进行临时标记和识别。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鲟鱼临时标记装置,粘扣带1与鲟鱼尾柄3处相配合,粘扣带1由公带11和母带12缝合制成,公带11背面固定安装有金属小环2,金属小环2上安装有悬挂组件。
悬挂组件为拴系于金属小环2上的彩色布条6。
粘扣带1长15~20cm,宽3~5cm。
彩色空心小塑料球5的直径为2~3cm。
彩色布条6宽2~3 cm、长8~10cm。
金属小环2的直径为2c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图6所示,通过将粘扣带1缠绕在鲟鱼尾柄3处,通过公、母带固定粘扣带1,实现对鲟鱼个体进行临时标记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9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