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排助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3113.3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龚飞;倪辉;陈贵宝;朱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飞东环保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1/04 | 分类号: | F02B3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排助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排助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减排助速器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而设计的,它利用气缸活塞吸进气流,通过减排助速器产生空气旋流助速,直接流入气缸活塞产生同步增速、增压,空气含氧密度增大,瞬间达到最佳空燃比,燃油雾化程度迅速提高,为实现在单位时间内完全燃烧提供最佳环境条件。
发动机是依靠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功率的,所输入的燃油量,受到吸入气缸内空气的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来增加燃烧量,或者让已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和燃油充分燃烧,以提高燃烧做“功”能力。因此,如何增加含氧量,提高燃烧率,是目前减排助速器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压缩更多的空气,增加含氧率的汽车减排助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减排助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心内置有金属圈,所述金属圈内沿逆时针方向均布有多组导向叶轮,每组导向叶轮上开有多个散风槽,每组导向叶轮包括两个连接的叶片,两个叶片连接处弯折成一个夹角。
两个叶片端部均设有支撑脚,两个叶片通过支撑脚卡接于金属圈内壁。
所述叶片表面为一弧形面。
两个叶片连接处弯折成一个夹角α,40°≤α≤50°。
所述外壳为封闭式圆筒塑料件。
所述导向叶轮的数目为三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导向叶轮逆时针集中于金属圈内,并形成漩涡状固定于金属圈内壁,空气通过金属圈内,由于导向叶轮上设置了多个散风槽,将空气打散,含氧率增大,产生更多的空气旋流助速,直接流入气缸活塞产生同步增速、增压,空气含氧密度增大,瞬间达到最佳空燃比,燃烧率提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金属圈,3、导向叶轮,31、叶片,32、叶片,4、散风槽,5、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排助速器,包括外壳1,外壳1中心内置有金属圈2,金属圈2通过塑料外壳1的热胀冷缩原理,在热胀的时候将金属圈2放置进去,冷却后,金属圈2则自动卡接在壳内了,稳固性好,金属圈2内沿逆时针方向均布有多组导向叶轮3(图1中设置有3组),三组导向叶轮3在金属圈2内形成漩涡状,每组导向叶轮3上开有多个散风槽4,散风槽4是细长形的,沿导向叶轮3在金属圈2内布置方向倾斜设置,每组导向叶轮3包括两个连接的叶片(叶片31和叶片32),两个叶片连接处弯折成一个夹角α,40°≤α≤50°。
图2所示,上述所说的叶片表面为一弧形面,两个叶片(叶片31和叶片32)端部均设有支撑脚5,两个叶片通过支撑脚5卡接于金属圈2内壁,使得叶片牢牢的固定于金属圈2内。
图3所示,外壳1为封闭式圆筒塑料件。
导向叶轮3逆时针集中于金属圈2内,并形成漩涡状,导向叶轮3端部固定于金属圈2内壁,空气通过金属圈2内,由于导向叶轮3上设置了多个散风槽4,将空气打散,含氧率增大,产生更多的空气旋流助速,直接流入气缸活塞产生同步增速、增压,空气含氧密度增大,瞬间达到最佳空燃比,燃烧率提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减排助速器就是利用活塞型发动机吸气的过程,气流通过助速器产生雾状高压流,含氧密度增大,瞬间和气化的燃油混合而达到最佳空燃比,从而增加了发动机输出更多的动力,且排放出最少的有害气体。充分体现该产品的优点:(1)尾气的排放减少70-95%,达到更优良的环保要求;(2)迅速增加动力,发动机更平稳,更平顺,减少发动机的噪声;(3)节油率达到5%-21%(根据路况和驾驶员的开车习惯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飞东环保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飞东环保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3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增压一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内燃机车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