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3200.9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6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行;许车明;王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道行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芦宁宁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结构 人工 耳蜗 植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器官植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目前仿生学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种电子装置,主要用于帮助配戴助听器效果不好或者根本无效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至2010年初,全世界有十几万聋人使用了人工耳蜗,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目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在手术过程中,一般是不增加辅助固定的,即使增加辅助固定,也就是采用强度不高的缝合线、外科医用快速粘合胶水或条状钛板加以辅助固定人工耳蜗植入装置。采用缝合线固定植入装置存在着固定强度低、寿命短,而且缝合线固定还会有生物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外科医用快速粘合胶水固定植入装置,由于胶水粘结强度不够,容易导致人工耳蜗在人体内发生位移、刺激电极脱位等问题。采用条状钛板固定植入装置,条状钛板仅对解码器进行不完全约束固定,而且条状钛板不能适应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外形,固定效果较差。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呈现出植入装置的固定问题尤其重要,就已知的病例,由于固定失效导致植入的人工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对于这些人体植入装置来说,需要有一种即安全又可靠的植入固定方式来保证其在人体内长时间稳定工作。现有技术无法保证人工耳蜗植在人体内长时间稳定工作,容易导致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失效,因此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固定方法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解码器和刺激电极,其还包括用来固定在颅骨内的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固定在所述解码器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件由一弹性片构成,且弹性片的端部向下并且向内弯曲成钩状。
优选的,所述解码器封装在硅胶体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件采用与生物相容的金属材料。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弹性卡件直接压入颅骨的卡槽里,通过弹性卡件自身的张力,使得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在人体内不会发生位移和刺激电极脱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人工耳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示意图。
图2显示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3显示为固定所述弹性卡件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4为所述弹性卡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样板图。
图6-图7均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弹性卡件
2 人工耳蜗植入本体
21 解码器
22 硅胶体
3 刺激电极
4 插入孔
5 植入体样板
6 颞骨
7 卡槽
8 标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定位结构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人工耳蜗植入本体2,该人工耳蜗植入本体2指解码器21和刺激电极3,其还包括用来固定在颅骨内的弹性卡件1,弹性卡件1固定在所述解码器21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卡件1直接压入颅骨的卡槽里,通过弹性卡件1自身张力,使得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在人体内不会发生位移和刺激电极脱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人工耳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道行,未经张道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3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