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衣帽挂钩的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3696.X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4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军;辛艺;杨慧勇;张继引;秦波;杨华梅;惠海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B60R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挂钩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部件,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有衣帽挂钩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衣帽挂钩能起到负载重物的作用,如悬挂衣物、购物袋等,现在的汽车座椅衣帽挂钩多是在头枕导管上集成的,挂钩向头枕导管外侧伸出,这样的挂钩具有以下缺点:
1、重物单纯依靠头枕导管塑料件作为承载,挂钩悬挂面积小,承载重量有限,挂钩易损坏;
2、重物对头枕杆单边加载,使头枕杆在负载状态下受力变形,使头枕锁止失效、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
3、挂钩向头枕导管外侧伸出的设置方式,在内部凸出物及头碰实验中,乘客受伤害的几率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带有衣帽挂钩的汽车座椅。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衣帽挂钩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和与该座椅靠背顶部连接的头枕,其中在座椅靠背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头枕导管,在所述头枕上设置有两个头枕杆,两个所述头枕杆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头枕导管内,其关键在于:在两个所述头枕杆之间设置有条形的挂钩板,在该挂钩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插接孔,两个所述插接孔分别靠近所述挂钩板的两端,两个所述头枕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插接孔,所述挂钩板的后侧边呈梳齿状,所述挂钩板后侧边的梳齿部向前上方弯曲形成衣帽挂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首先衣帽挂钩以两个金属头枕杆作为承载,承载重量提高,挂钩和头枕杆都不易损坏;其次,悬挂后的重物对两个头枕杆同时加载,头枕杆受力均匀、不易变形,避免头枕锁止失效,不会造成安全隐患;最后,衣帽挂钩设置在两个头枕杆之间,不会外露,在内部凸出物及头碰实验中,乘客受伤害的几率大大降低。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
围绕上述插接孔的所述挂钩板表面均设置有环状凸起。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插接孔周围的挂钩板强度提高,穿接在头枕杆上更稳定。
上述挂钩板梳齿部的相邻梳齿之间弧形过渡。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梳齿的根部强度更好,弯曲后形成的多个衣帽挂钩承载能力更强。
上述插接孔的开口处设置有倒角。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插接孔上设置的倒角能起到导向作用,头枕杆更容易穿接。
上述挂钩板的厚度为2~5mm。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挂钩板厚度适中,不会干扰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的配合。
上述挂钩板的材质为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挂钩板材质性能优良。
上述衣帽挂钩的末端倒角。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挂钩末端不会划伤悬挂物。
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带有衣帽挂钩的汽车座椅,衣帽挂钩以两个金属头枕杆作为承载,承载重量提高,挂钩和头枕杆都不易损坏,头枕杆受力均匀、不易变形,避免头枕锁止失效,不会造成安全隐患,衣帽挂钩设置在两个头枕杆之间,不会外露,乘客不易受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钩板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衣帽挂钩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1和与该座椅靠背1顶部连接的头枕2,其中在座椅靠背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头枕导管11,在所述头枕2上设置有两个头枕杆21,两个所述头枕杆21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头枕导管11内,在两个所述头枕杆21之间设置有条形的挂钩板3,在该挂钩板3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插接孔3a,两个所述插接孔3a分别靠近所述挂钩板3的两端,两个所述头枕杆21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插接孔3a,所述挂钩板3的后侧边呈梳齿状,所述挂钩板3后侧边的梳齿部向前上方弯曲形成衣帽挂钩3b。
围绕所述插接孔3a的所述挂钩板3表面均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挂钩板3梳齿部的相邻梳齿之间弧形过渡,所述插接孔3a的开口处设置有倒角,所述挂钩板3的厚度为2~5mm,所述挂钩板3的材质为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所述衣帽挂钩3b的末端倒角。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36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可涉水的车用电池包系统
- 下一篇:房车升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