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压水基坑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4372.8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王成刚;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压水 基坑 地下 连续 接缝 渗漏水 封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承压水基坑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日趋增多,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特别是承压水地层深基坑多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受地质条件、施工过程控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承压水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风险较大,当所述连续墙接缝局部夹泥或小渗漏时,现有的解决方式是在基坑外设置高压旋喷桩、素墙等加固措施,其施工周期加长且成本较高,且封堵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便、施工快速、与基坑外加固比较成本较低的承压水基坑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封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承压水基坑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封堵装置,其包括:
封堵部,其为钢板,其安装完毕后紧贴所述连续墙并覆盖所述接缝;
固定部,所述封堵部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连续墙上;
泄水注浆部,其穿设于所述封堵部上,能够排出所述连续墙接缝渗漏水,或用于封堵连续墙渗漏水处;
施工时只需把封堵部用固定部安装在连续墙的设定位置,使泄水注浆部能够排出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即可,工艺简便、施工快速、与基坑外加固比较成本较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封堵部为矩形钢板,其上关于钢板中心对称布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固定部包括膨胀螺栓,其螺钉穿过所述封堵部上的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入所述连续墙中,所述膨胀螺栓的螺母对角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结构简单,部件易获得,且方便拆卸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泄水注浆部包括钢管、闸阀,所述钢板上设置有孔径等于或小于所述钢管内径的第二通孔,所述钢管一端焊接于所述钢板上,并包裹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周边,所述钢管另一端设置有闸阀,其能够控制所述钢管内部通过所述钢管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当所述渗漏水积压水压过大时,需要排放渗漏水,打开所述闸阀即可,需要注浆时可从钢管注入封堵浆液,封堵连续墙渗漏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管与所述钢板垂直,其焊接位置位于所述钢板的中心,由于连续墙接缝为竖直的接缝,安装所述封堵部时,使所述第二通孔对准所述接缝安装,封堵部与连续墙固定的位置关于所述接缝对称,结构更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板侧边均设置有扣合部,若干钢板相邻地安装完毕时,相邻的钢板通过所述扣合部扣合在一起,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封堵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扣合部为在所述钢板侧边加工出的齿条和槽,单块钢板上相对侧边的扣合部上的齿条和槽朝向相反,所有钢板扣合部的齿条和槽的尺寸相同,方便加工与使用时的配合,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封堵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以矩形阵列以所述钢板中心为中心布置在所述钢板上,安装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工艺简便、施工快速、与基坑外加固比较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扣合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时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封堵部,2-第一通孔,3-固定部,4-泄水注浆部,5-闸阀,7-连续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一种承压水基坑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封堵装置,其包括:
封堵部1,其为钢板,其安装完毕后紧贴所述连续墙7并覆盖所述接缝;
固定部3,所述封堵部1通过所述固定部3固定于所述连续墙7上;
泄水注浆部4,其穿设于所述封堵部1上,能够排出所述连续墙7接缝渗漏水,或用于封堵连续墙渗漏水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4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孔盖防丢结构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婴儿伞车靠背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