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废水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4846.9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映尧;陈港;周宗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废水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具备沉淀、过滤和吸附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致命性的,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各种金属元素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影响。工业废水多种多样,主要是根据工业产物不同而划分,如造纸、食品、化工、纺织、钢铁、制革、石油和煤、水泥、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工业,而对于造纸工业产生的废水治理,国内外报导较多的一级物化处理多是采用化学混凝、中和、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超滤或超滤和离心相结合。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种叫“絮凝-生化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不过这种设备实际上也是一种混凝沉淀的方法,也只是简单的将废水与絮凝物即“污泥”分离,没有吸附过滤的功能。另外有报导美国实用新型有一种叫SPR废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了废水产生的絮凝物,但在该技术里采用了填料,设备运行一定时间需反冲洗,对废水处理连续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该技术虽被国内一家环保公司引进,但在国内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沉淀、过滤及吸附功能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系统包括废水供水池,该系统还包括絮凝剂计量泵、混合罐、废水泵、净化塔及污泥罐,所述絮凝剂计量泵连接到所述废水供水池与所述混合罐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混合罐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废水泵的进水口,所述废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净化塔的进料口,所述净化塔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罐,所述污泥罐向外排放污泥,所述净化塔的上部连通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塔内设置有废水混合反应区、絮凝区、排泥区及清水区,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所述絮凝区、所述排泥区及所述清水区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净化塔内,在所述排泥区内设置有一排泥管Ⅰ,所述排泥管Ⅰ的外端与所述污泥罐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系统在所述出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两路管路,其中一路作为达标清水管路,另一路设置有生化处理池,在两路所述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罐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两路出路,其中一路上设置有压滤机,另一路上设置有斜筛,在两路出路的连接点上设置有污泥泵。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净化塔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泥管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废水的细小纤维、颜料和胶粘物等产生絮凝,形成一个类似网状的吸咐能力较强的絮凝沉淀物,并在净化塔内形成一定高度,废水通过这个絮凝沉淀物形成的过滤吸咐体,使废水除实现固液分离外,还能实现过滤和类似活性炭吸咐的净化处理,污染物去除率比传统的混凝沉淀或“气浮”工艺高25~30%。泥床形成后,药剂费用比传统的混凝沉淀或“气浮”工艺可以减少20~30%。在本实用新型中充分利用废水与混凝剂反应生成的絮凝物即“污泥”在设备内形式一个稳定的“过滤吸附流化床”,废水通过这个“过滤吸附流化床”的过滤与吸附,不但使废水得到固液分离,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类似“活性炭吸附”的净化处理。废水在高效净化系统中完成了“沉淀”、“过滤”和“吸附”多种处理工艺,与传统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混凝沉淀或气浮)只是将固形物与废水分离而得不到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不同,高效废水净化系统不但具有传统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特点,而且能对废水进一步深度处理(“过滤”和“吸附”)的设备,对大量循环使用后形成的高CODcr、高SS、高色度的造纸废水的去除率效果非常显著。经验证,造纸废水污染物去除率达到:悬浮物(SS)去除率大于99%;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大于90%,生物需氧量(BOD5)去除率大于80%,色度的去除率大于99%。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净化塔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4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片浸胶装置
- 下一篇:新型不锈钢板式机油散热器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