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燃气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6099.2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侯国锋;张黎;兰广林;许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也庚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燃气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应用于建材、电力、矿山、冶金、化工、涂塑、印染、非金属矿等行业空气集中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燃气热风炉。
背景技术
燃气式热风炉就是采用气体燃料在炉膛内直接燃烧,燃气燃烧生成的烟气与过剩空气形成热风,然后和物料直接接触进行加热干燥或烘烤,广泛应用于建材、电力、矿山、冶金、化工、涂塑、印染、非金属矿等各行业。该种方法燃料的消耗量约比用蒸汽式或其他间接加热器减少一半左右。因此,在不影响烘干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使用直接式高净化热风。燃料为气体燃料,如煤气、天然气、液体气。
燃料经燃烧反应后得到的高温燃烧气体进一步与外界空气接触,混合到某一温度后直接进入干燥室或烘烤房,与被干燥物料相接触,加热、蒸发水分,从而获得干燥产品。随着工业规模的大型化以及信息控制技术的发展,燃气式热风炉的规格与适应范围大幅提高,因此对燃气式热风炉的能量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燃气式热风炉有多种结构形式与类型,常见有单筒卧式燃气热风炉,立式燃气热风炉等。单筒卧式燃气热风炉设备笨重,炉膛集耐热与保温于一体,厚度与重量较大,能量利用率低且投资较大;立式燃气热风炉结构高大,不易布置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燃气热风炉,该双层燃气热风炉的结构简单明晰,性能可靠,成本低廉,能量利用率高。
一种双层燃气热风炉,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支撑有外壳体,外壳体的一端设有燃烧器,燃烧器底部设有助燃风调节阀门,外壳体的侧壁上在靠近燃烧器的位置上设有冷却风调节阀门,外壳体内还通过支撑导流板支撑有一体化的内层炉膛,内层炉膛的轴向长度为外壳体的轴向长度的60%~75%,支撑导流板分为3~4组,每组6~8片沿内层炉膛外壁均布,并与炉膛中轴线成15~30°夹角倾斜,在外壳体的内层炉膛出口方向的一端设有热风出口,在外壳体的内层炉膛和热风出口之前的区间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创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冷却风的通道,巧妙的将炉膛散失的热量二次回收利用,将冷空气也转化成热空气,与炉膛内的燃烧后的气体混合后一起排出,用于物料的干燥和烘烤,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双层炉膛结构,相对于单层炉膛,减小了炉膛厚度,节约耐火材料用量,投资与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1、自动控制柜;2、燃烧器;3、外壳体;4、内层炉膛;5、支撑导流板;6、检修门;7、防爆口;8、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热风出口;11、助燃风调节阀门;12、冷却风调节阀门;13、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创造的发明创造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2所示,
一种双层燃气热风炉,包括支座13,支座上支撑有外壳体3,外壳体的一端设有燃烧器2,燃烧器底部设有助燃风调节阀门11,外壳体的侧壁上在靠近燃烧器的位置上设有冷却风调节阀门12,外壳体内还通过支撑导流板5支撑有内层炉膛4,支撑导流板5分为3~4组,每组6~8片沿内层炉膛外壁均布,并与炉膛中轴线成15~30°夹角倾斜,内层炉膛的轴向长度为外壳体的轴向长度的60%~75%,一端连接燃烧器2,另一端伸长至燃烧烟气与冷却风的混合区;在外壳体的内层炉膛出口方向的一端设有热风出口10,在外壳体的内层炉膛和热风出口之前的区间还设有温度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
在内层炉膛出口和热风出口之间区段的外壳体上,还设有朝上的防爆口7和位于外壳体侧面的检修门6。
本发明创造的动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材(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6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