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6938.0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3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忠新;王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忠新;王绍明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432611 湖北省孝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特别是一种包含聚光定位装置的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该焊接装置可以提高焊针与待焊接焊件的对位准确度,继而有效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电芯的底部极耳和容器外壳进行焊接联通,其一般做法是用焊针进入电芯绕制时形成的中心小孔,将底部极耳和外壳内部压紧,同时焊针瞬间放电进行焊接。
然而,传统用于电池电芯焊接的方法和机械,是将电池手工放置到焊接夹具上,此时电池底部和焊座接触,然后焊针下行插入电芯中心孔进行焊接。传统方法采用手工操作,人眼定位,放置后电池中心孔定位精度很难抑制,加之焊针中心位置固定不变,不能跟踪电池中心孔的位置,导致电池经常被损坏,产品不良率较高,难以自动化操作。与此同时,上述焊接过程中,主要依靠人眼目测,不仅容易使眼睛疲劳,而且动作时间相对较长(经过实验,一次动作耗费时间一般在0.8秒以上),由此使得焊接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效率的追求。
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焊接进行改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定位、自动化的电池电芯焊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该焊接装置可以有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包括,焊机主体,该焊机主体包括相连的侧板与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透光孔,所述侧板内壁上设有固定件;发光设备,该发光设备设置于所述透光孔上方,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在所述焊机主体内部;调节设备,该调节设备与所述发光设备相连;焊针,该焊针固定于所述底板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设备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设备为弹簧管或电机或气缸或液缸。
进一步地,所述焊针对称设置于所述透光孔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第一,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焊针与待焊接焊件的对位不再依赖于人眼定位、手工操作,而是采用了机械化的光学定位,由此使得焊针与待焊接焊件对位精准,在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同时,降低了产品加工的人力成本。
第二,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包含发光设备,而该发光设备较佳的采用发光二极管。此时,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固有性质,并不会造成焊接装置过多的能源消耗。
第三,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焊针的中心位置可以平面上调整,可以跟踪电池中心孔的位置,使得产品不良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便于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在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中添加发光设备及调节设备,其中,调节设备依据发光设备射出光线在待焊接焊件上的成像位置,调整发光设备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继而调整焊针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以此使得焊针与待焊接焊件对位精准,并完成焊接工作。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电池电芯的焊接装置包括焊机主体1、发光设备2、调节设备3、以及焊针4。其中,该焊机主体1包括相连的侧板11与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设有透光孔13,侧板11内壁上设有固定件14;发光设备2设置于透光孔13上方,并通过固定件14连接在焊机主体1内部;调节设备3与发光设备2相连接;焊针4固定于底板12外壁;此外,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有工作台5配合本焊接装置,方能完成焊接工作。具体来说,工作台5设置于焊机主体1的下方,并用于装载待焊接焊件6。
在焊接装置工作过程中,发光设备2所射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孔13在待焊接焊件6上成像,并以此确定焊针4与待焊接焊件6的相对位置。此时,若成像点偏离了预定的位置,即焊针4与待焊接焊件6对位不准确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设备3调整发光设备2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继而调整焊针4与待焊接焊件6的相对位置,使得两者对位准确,提高焊接工作的成功率。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光设备2可以选用普通光源,但较佳的选用发光二极管(LED)。其原因在于,发光二极管只能单向导电,可以减小对于焊针4与待焊接焊件6的影响。此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很低、工作电流很小,可以有效地减小能源的消耗。而调节设备可以选用弹簧管或电机或气缸或液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忠新;王绍明;,未经秦忠新;王绍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6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