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衣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7053.2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8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藤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藤耀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A41D27/2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王仁飞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衣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服装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隐藏式收纳空间的衣物。
背景技术
衣物的收纳设计常为了因应不同场合之需求而改变,例如休闲时所穿着之衣物,为了达到美观及整体的一致性,常具有少数个小型置物口袋;工作时所穿着之衣物,则为了提高取用工具之便利性,常具有多个较大型的口袋供各种配备之置放。
以中国台湾专利号M344750与M454734为例,该两案皆揭露一种具有复数个收纳空间的工作用衣物,前者藉由结合于该工作服的口袋及外接式工具挂袋,后者藉由设置于该监工用背心的复数个配备包,以增加衣物的收纳空间,有利于工作时方便取用各种工具,并将不同的物品有效地分类置放于不同的收纳空间中。
然而,设置于上述衣物的置物口袋位于衣物的外部,此一设计不仅使得置放于口袋内的贵重物品暴露在衣物外,使物品被窃取的风险增加,也有失美观及整体性;此外,上述衣物无法同时符合休闲与工作之需求。综观以上之缺失,有加以改良之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其具有隐密的收纳空间,可同时符合休闲与工作之需求。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之衣物包含一本体、一开合装置与一挠性布。其中,该本体包含一外衣及一内衬,该外衣与该内衬缝接形成一夹层空间,且该本体具有一开口与该夹层空间相连通;该开合装置系固设于该本体上,用以开启该开口或关闭该开口;该挠性布系位于该夹层空间内,且固着于该外衣或该内衬相对面之其中一面上,该挠性布具有相背对之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其中该第一面与该挠性布所固着之该外衣或该内衬之一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收纳空间,该挠性布之该第二面上设有一黏毡。
本发明之效果在于,该衣物之收纳空间位于外衣和内衬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使物品不致于暴露在衣物之外部,藉此降低贵重物品被窃取的风险,并增加衣物外观之整体性。
另外,该挠性布上的黏毡提供具有另一黏毡的置物袋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可因应不同的场合及需求而选择地结合不同的置物袋。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衣物之外观正面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衣物之局部示意图,揭示挠性布以U字型缝合于内衬上。
图3系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衣物之局部剖视图,揭示挠性布之一面与内衬之间形成一第一收纳空间。
图4系本实用新型衣物的局部示意图,揭示开合装置由相对的复数个第一扣件与复数个第二扣件组成。
图5类同图4,揭示开合装置由相对的复数个第一黏毡与复数个第二黏毡组成。
图6类同图2,揭示挠性布缝合于内衬上,而形成两个第一收纳空间。
图7类同图2,揭示挠性布缝合于内衬上,而形成一个较小的第一收纳空间。
图8类同图2,揭示挠性布缝合于内衬上,而形成三个不同型态之第一收纳空间。
图9系一零钱包之外观背面图,揭示该零钱包表面设有一母黏毡。
图10系一局部示意图,揭示零钱包结合于挠性布上。
图11系一局部剖视图,揭示零钱包表面之母黏毡与挠性布表面之公黏毡结合。
图12系一工具袋之外观正面图,揭示该工具袋含有复数个第二收纳空间。
图13系一工具袋之外观背面图,揭示该工具袋表面设有母黏毡。
图14系一局部示意图,揭示工具袋结合于挠性布上。
图15系一局部剖视图,揭示工具袋表面之母黏毡与挠性布表面之公黏毡结合。
其中:1、衣物,10、本体,12、外衣,14、内衬,16、开口,18、夹层空间,20、开合装置,22、第一炼带22A、第一扣件,22B、第一黏毡,24、第二炼带,24A、第二扣件, 24B、第二黏毡,26、拉头,30挠性布,31、第一面,32、第二面,34、公黏毡,S1、第一收纳空间,40、置物袋,42、母黏毡,S2、第二收纳空间,50、置物袋,52、母黏毡,S3、第二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衣物1,包含有一本体10、一开合装置20以及两块挠性布30。
该衣物1之该本体10主要由一外衣12与一内衬14缝制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外衣12的正面设有一开口16,该开口16连通该外衣12和该内衬14之间所形成的一夹层空间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藤耀,未经张藤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7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