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线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8942.0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新岩;张金岗;冯玉柱;李健;马建涛;王凤超;张晓翠;杨硕;张明兴;李媛;田晖;崔勇;荆锴;郭加媛;韦廷真;杜滨洋;张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杨彪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放线装置,具体地说是绕线小车。
背景技术
接地阻抗测试是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的重要试验项目。接地阻抗测试时,需要在变电站外长距离放置电压线和电流线各一根,长度为变电站对角线长度的3-4倍,500kV变电站接地阻抗测试时单根大约需要2000米,为满足测试准确性又需要通过较大电流,这就需较粗的铜测试线,按2000米线盘为例,重量在6公斤以上。单纯依靠人力抬着线盘移动进行收放线极为费力。而且,收线时如果不对测试线的位置和方向进行控制,会造成测试线大量集中缠绕在绕线辊某处,既不整齐也不紧实,放线时容易打结。传统收线方法为人力控制方向,收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小车,使之既可以实现自动收放测试线,收线时又可以使测试线缠绕均匀整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绕线小车,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把手,底座下端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对万向轮和一对大轮,一对大轮之间安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安装第一齿轮,底座上安装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安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上配合安装链条,第二转轴上还固定安装绕线辊,绕线辊上缠绕测试线,底座上安装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安装滑轨和丝杠,丝杠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为丝杠提供动力,滑轨上配合设置滑块,滑块上安装连接座,连接座下端安装螺母,螺母与丝杠配合,连接座上安装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通孔,测试线的自由端穿出通孔。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底座上安装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上安装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固定安装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链条配合;第三转轴上安装导向辊,测试线的自由端绕过导向辊下端并与导向辊相触;所述的第一转轴上安装离合器,离合器与第一齿轮配合,离合器的压板上连接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操纵杆的下端,操纵杆的下部与底座铰接,操纵杆的上端位于把手一侧;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直径相同,绕线辊与大轮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人力推动把手,行进过程中大轮轮轴转动,并通过齿轮及链条带动绕线辊正反向转动,达到自动收放线的目的。另外,收线过程中,电机通过丝杠螺母机构带动连接块在滑轨上反复移动,从而使测试线在绕线辊上缠绕均匀整齐。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 2把手 3万向轮 4大轮 5第一转轴 6第一齿轮 7第一支撑架 8第三支撑架 9第二转轴 10第二齿轮 11链条 12绕线辊 13测试线 14第二支撑架 15滑轨 16丝杠 17滑块 18连接座 19螺母 20连接块 21通孔 22电机 23第三转轴 24第三齿轮 25离合器 26连接杆 27操纵杆 28导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绕线小车,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把手2。底座1下端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对万向轮3和一对大轮4,一对大轮4之间安装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上安装第一齿轮6。底座1上安装第一支撑架7,第一支撑架7上安装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上固定安装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10上配合安装链条11。链条及齿轮也可以在底座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套,以保证传动准确。第二转轴9上还固定安装绕线辊12,绕线辊12上缠绕测试线13。底座1上安装第二支撑架14,第二支撑架14上安装滑轨15和丝杠16,丝杠16的一端连接电机22,电机22为丝杠16提供动力,滑轨15上配合设置滑块17,滑块17上安装连接座18,连接座18下端安装螺母19,螺母19与丝杠16配合。连接座18上安装连接块20,连接块20上开设通孔21,测试线13的自由端穿出通孔21。这种结构通过人力推动把手2,行进过程中大轮4上的第一转轴5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10及链条11带动绕线辊12正反向转动,达到自动收放测试线13的目的。另外,收线过程中,电机22通过丝杠16和螺母19带动连接块20在滑轨15上反复移动,从而使测试线13在绕线辊12上缠绕均匀整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8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