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灰含量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0118.9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4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鹰;王波洋;陈小忠;刘善松;徐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易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量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机组的飞灰含量检测技术,具体涉及飞灰含量的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飞灰中残余碳的多少是燃煤机组节能减排、优化燃烧的重要观察指标。目前多数燃煤电厂是靠每隔8小时人工取一次灰样,用灼烧称重计算得出飞灰含碳量的,数据获取时间滞后10小时以上,且取样装置堵塞是常有的事,不能满足优化燃烧的需求。多年来国内外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系统,因测量数据不准确,也不能为节能减排优化燃烧提供准确指标,故应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的飞灰含量检测仪表电路,提高数据测量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飞灰含量检测电路,包括至少六个红外发射芯片和至少六个红外接收芯片,红外发射芯片的数量与红外接收芯片的数量相同;还包括模数转换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红外接收芯片的输出端均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数模转换电路设有用于与后级设备连接的输出端;每个红外发射芯片还各连接有一个开关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还设有控制输出端,该控制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电路连接到红外发射管的控制端。这样的方案使飞灰由多组红外线实现发射-接收的检测,实现多角度扫射,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开关电路为第一运放器;还包括选择器电路和模拟电源;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到选择器电路的地址引脚,选择器电路的多个输出引脚分别连接到一个第一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选择器电路的输入端与模拟电源连接;第一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对应红外发射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对应红外发射芯片的控制端。这样的方案使各个红外发射芯片的工作状态切换更简单,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每个第一运放器各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电路连接到对应红外发射芯片和选择器电路的对应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包括电位器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和NPN三极管Q1;第一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到对应红外发射芯片的输出端;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到NPN三极管Q1的基极,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12V电源,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对应红外发射芯片的控制端,红外发射芯片的正电源端连接到12V电源,红外发射芯片的负电源端和地端均接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6与电阻C1的并联支路;第一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电阻R3接地,第一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连接到电位器R1的滑片端,电位器R1的第一端连接到选择器电路的对应输出引脚,电位器R1的第二端接地。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每个红外接收芯片还各通过一个放大电路连接到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二运放器和第二连接电路,第二连接电路包括电阻R7和电阻R8;第二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对应红外接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红外接收芯片的正电源端连接到12V电源,红外接收芯片的负电源端和地端均接地;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和电阻R8的串联支路接地,第二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电阻R7与电阻R8的节点;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模数转换电路的对应输入引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模数转换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选择器电路、模拟电源和数模转换电路均设在主控电路板上,所述主控电路板设有第一接口,该第一接口分别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选择器电路的输出引脚连接;一个红外接收芯片、一个红外发射芯片、一个第一运放器、一个第一连接电路、一个第二运放器和一个第二连接电路设在一块传感器电路板上,每块传感器电路板各设有一个第二接口,该第二接口分别与对应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对应电位器R1的第一端连接;传感器电路板通过第二接口与主控电路板的第一接口连接。这样的方案使一块传感器板上集成了一个红外发射芯片和一个红外接收芯片进行工作,与另一块传感器板上的红外发射芯片、红外接收芯片组成协同工作,既使安装方便灵活,又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易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易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01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